【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岳永逸:《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30 | 点击数:13902
 


·书摘·

       导语

       本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对当代华北乡村庙会、民间信仰的田野研究,同时也是从方法论层面对既有的民俗学关于分门别类的民间信仰研究、宗教学关于制度性宗教研究等的一种反动。它直面当代华北乡村(尤其是梨区)的普通民众信仰的生活事实,关注文化传承主体——人的生活世界与心理世界,以解读其中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逻辑,反对机械地对源自西方经验的诸如“神圣”与“狂欢”等理论话语的机械套用。在提供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本书也鲜明地指出,伴随社会的演进,民众在传承并利用民间惯习的智慧与策略,并进一步揭示在中国乡村有着不绝生命力却长期被主流叙述称之为“淫祀”或“迷信”的民间信仰的阳面与阴面。 
       ……

     其实,在当下中国乡村,先天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三类神媒不仅是并存的,而且也是互动的,很少有单单属于哪一类的神媒.从神媒得神的过程和神媒将自己技术能力进一步保持和完善的过程来看,更是如此。不论是风声颇紧的“文革”还是相对宽松的当下,如同近十多年来在梨区一直声名显赫的香道的惠筱那样,梨区不少香道的在不知不觉中得神当差后,还主动在夜间跪香练习,加强与神神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对神媒认同的文化,除了可以鼓励或暗示那些想成为神媒的人之外,也鼓励了那些自己不希望成为神媒却迫切地需要神媒出现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的常人。即,既有文化的鼓励或暗示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向度的,而且对神媒认同的文化和神媒的实践之间也是互动的。

      因此,香道的得神,由一个正常人成为具有特异能力的入神之媒,不仅是个人出于不同原因或主动或被动的抉择,也是乡村共享和认同的固有文化所允许,并在其激励下生发的。

      ……

 

本网2010-09-01发布
09-30更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
下一条: ·林河:《古傩寻踪》
   相关链接
·[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
·[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
·[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
·[朱光涌]上巳节传说的生成与转换·[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周巍]地方传说围绕纪念物的共存现象·[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连华]家族传说与村落记忆·[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余红艳 朱嫣然]吴地西施形象的诗性建构:以苏州为考察中心·[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
·[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