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振犁]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作者:张振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5 | 点击数:15932
 


  原始神话也存在同样的情景。世界上很多地区流传着同一类传说。但是,它们在各地区演变为神话后,却彼此各异。

  而自然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是以人们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形式为基础的。这样的情节很可能发生于人们生活之中;但是,它们与星体、雷雨和风暴所发生的联想,使它成为自然神话。①

  一、王母形象的文献记载

  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神话,在传入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过程中,由于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形态的变异(从人物、主题、情节和语言等)。我国远古的西王母神话,同样经历了这个演变过程。它从西方昆仑山传入中原之后,就发生了神话本体属性不同文化内涵的变异。

  这个问题,朱芳圃先生在《西王母考》中有一段很扼要的说明。他说:

  “《山海经》所载之西王母,原为西方貘族所奉之图腾,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本义,渐次消亡。一方面由于名词的误解与无意的附会,逐渐演变为黄帝的后妃;一方面还保持其本来面目而演变为西方的山神,‘莫知其始,莫知其终’,成为道家理想中得道的真人。同时,与燕齐方士服药求仙的方术相结合,因而转化为汉代长生不死的女仙”。(《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第155页。)

  具体地说,西王母在《山海经》中的“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形象,正是西方貘族所奉祀的图腾神像。(“貘”即“西膜”)她是“穴处”的似人非人,半人半兽的怪物形象。到了周代《穆天子传》里记载的西王母就成了温文尔雅的一方“人王化”的“一国之君”。她还与中原的古帝王尧、舜、禹、汤和东夷族团宗神后羿有过交往,互赠玉、帛、兽或赐不死之药。实际是部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到了汉代以后,《尔雅》和《汉武故事》及《汉武内传》中的记载,西王母俨然成了一位道行深远的“真人”。她行动时,笙乐开道,众仙女簇拥,服饰雍容华贵的“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仙化了的“灵人”。她从怪异形象一变而为掌握长生不死之药的“仙人”。这实际是封建帝王理想中的天姿国色的女神和方术化了的神仙典型。②从西王母神话的品位已有很大不同。

  至于西王母与黄帝关系的演变就尤为特殊。西王母原为西方之神嫫母(貘)。她与黄帝同为昆仑山的原始部族的领袖。《荀子·赋篇》说:“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吕氏春秋,遇合》说:“若人之于色也,无不悦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列女传》说:“黄帝妃曰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而最贤,心每自退”。

  西王母本名为嫫,演化为丑陋的女神。又由于她与昆仑山神黄帝宫相近,从而一男一女,就为配偶。后黄帝又逐渐演化为人王,嫫母就演变为有德无貌的帝王的后纪了。③这就是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一个侧面的明显反映。

 

  二、西王母神话在中原的变异(上)

  以上仅是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的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交融的脉络。从原始图腾神到“人王化”,再到道教真人和方术化仙人的演化过程。这个演变大体上是通过上层文化的接触变化过来的。

  然而,如果从神话本体演变来看,就出现了不同的情况。西王母神话流传到中原之后,在民间神话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异,却是另一番景象。从神际关系的神格易位、神话功能的重新确立、神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意识与西方和中原社会文化背景的连接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不属于上层文化职能的范畴。探讨这些问题,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句话,西王母神话传入中原之后所发生的本体演化,大体上发生了两方面交融:一是与中原民间产生的原始神话发生“涵化”;二是在中原的道教文化发生“互渗”。后者在文献中多有记载。

  我们从大量现在尚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中,看得非常清楚。这在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既是很复杂又是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从此不难看出神话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部族或民族的社会生活特色。也就是说,不同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对神话的产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神话必然在传播到另一民族地区时,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和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文化条件的影响,必将产生从内容到形式上不同程度的变异。这种不同地区、民族的神话融合,在西王母神话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变异”有哪些表现呢?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变化在神话理论方面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神话人物置换变形的神格易位。中原部族的原始神话,有其独立的体系。到了道教文化兴起之后,就将原来的神话吸收、改造为道教神话系统:“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原来中原地区的神话人物,基本上都纳入了道教神谱之中。西王母神话传入中原之后,便以西方部族领袖的身份,被转尊为道教至尊大神玉皇大帝的配偶之神。从此,不再是黄帝的后妃(尽管还有黄帝选嫫母族女子为后妃很少的记录如《嫫母发明火药》),一变而为道教天国神殿其权至大,其位至尊的显赫“神母”。她与黄帝原来传说中的配偶关系变成了神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这个问题说明:西王母神话东传中原,必须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客观需要。与此同时,她也融入了中原神话本体属性的范畴,从而脱离了西方昆仑神话的特性(当然,也与前述的“真人”、“仙人”有一定的区别)。这种“神格易位”的置换变形,在神话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它体现了部族之间文化交融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西王母所代表的从西方狩猎部族文化,到了中原文化圈内,适应新的农耕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原封建帝王的需求和理想,就产生了西王母这样天国至尊“天母”和“仙人”的更为复杂的神话人物形象。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同时,中原的生态环境与生产的形态,也促使新的西王母神话的应运而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志春]试论黄帝脚印石与履大人迹的关系
下一条: ·[陈金文]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