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彝族民俗文化(组图)
  作者: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24 | 点击数:34578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776.23万人,总人口位居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之后的第七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共有彝族192万人。彝族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1914年,在四川爆发的“拉库起义”,是彝族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1933年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冕宁拖乌彝族基果家支头人小叶丹,按照彝族的传统习惯和刘伯承司令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6 种方言;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 ,颇富民族特色。彝族喜欢饮酒,席地而坐,围成一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 火堆,尽情歌舞,云南巍山的“打歌”,弥勒、宜良的“阿 细跳月”,楚雄的“打跳”,石林的“大三弦”,红河 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 天都会大展风采。

  彝族地区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经过社会生产的长期发展,彝族地区现有三种经济文化类型: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地区属杂谷栽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云南中心坝区及南部彝区属稻作农耕经 济文化类型;贵州部分彝区及凉山部分彝区具有丰富的水草资源,他们除从事一定的农作物栽培外,还从事畜牧业生产,属畜混合农业经济文化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经济较发达地区,彝族人正在改革大潮中勤劳致富,奔小康。逐渐告别往日落后的耕作方式,科技化搞生产,开拓其他经济产业。在许多地方,彩电,农用汽车拖拉机已经走入彝家。 彝族人的生活富裕起来,彝乡变了,但只要你到彝族村寨走一走,你还会发现,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还在,在彝族人看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节庆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传说古时撒尼(彝族支系)百姓为了反抗一个暴虐的土司而起义,为了庆祝胜利,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彝历年  彝族年,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彝族节日。

  彝族的历法--太阳历,是彝族古代文化的明珠。流行于川、滇、黔彝族地区,以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等“十二兽”轮回纪日。三个属相周三十六日为一个“时段”,(相当于一个月),十个“时段”为一年,即一个月恒定三十六日。十个月又分别用水、木、火土、铜五元素分雌雄来表达。雄为单月,雌为双月;一年分为五季。年终另加五至六天为“过年日”,即“岁余”。过年日平均为五天,每隔三年到第四年多加一天为闰日,即有六天过年日后,新年伊始。彝族十月历平均每为365.25日,此与太阳年回归年密近。以太阳运动定季节,太阳运动达到最南点(日南至)为冬至,达最北点(日北至)为夏至。又或在傍晚观察北斗柄指向定季节,斗柄正下指(南)为大寒,斗柄正上指(北)为大暑。

  早在唐五代时,就有歌咏星回节的诗,如“不觉岁云暮,感激星回节,法驾避星回,波罗毗勇猜”等诗句,均载于《全唐诗》中。那时彝族先民过第一个星回节是在岁末最冷的时候,有“星回岁终”之意。劳累一年的彝家要“享腊以送旧迎新”。后来,由于第一个星回节依附于农历,在保留彝族太阳历新年等特点的前提下,各地彝族民间大致在农历十月至正月过彝历新年,叫做“过节而不改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5月14日16: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东乡族的庭院——庄窠
下一条: ·魅力凉山:神秘发现之旅
   相关链接
·[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
·[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潍坊风筝会联动《王者荣耀》,让传统文化传承跨越时空界限·[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