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美]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
  作者:[美]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   译者:杨利慧 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0 | 点击数:12759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

(学术文库·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

作者:[美]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   译者:杨利慧 安德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63377282
·条形码:9787563377282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学术文库·民间文化新经典译丛
·外文书名:Verbal Art as Performance

内容简介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汇集了理查德·鲍曼诸多深富影响的研究成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表演”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阐释框架及其实践意义等.并通过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展示了表演视角对于探讨民族志资料和历史文献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中所阐明并运用的“以表演为中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在近三四十年中已经广泛地影响到了民俗学、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学、音乐研究、戏剧研究、讲演与大众传媒研究等许多学术领域.同时也为考察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富于启发性的观察视角。
    我曾经主编过一套翻译著作丛书,名为“原始文化名著译丛”,那里所收的外国学人的作品大都是经历过上百年历史考验的学术名著。20年前翻译出版这套著作自有它的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

    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man,1940-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杰出教授”.曾任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主任、传播与文化系主任,兼任人类学系、美国研究、文化研究等专业教授。主要著作有《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1977)、《故事、表演和事件:从语境研究口头叙事》(1986)、《现代性之声:语言意识形态与不平等政治》(2003)等。

译者简介
    杨利慧(1968- ),女,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神话学、民间叙事学、田野作业与民族志。
    安德明(1968- ),男,199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口头艺术的民族志研究、民间信仰及中国民间文学史。

--------------------------------------------------------------------------------

【媒体评论】

    鲍曼是他同辈的民俗学家中的领军人物,此外,还是民俗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批评理论和语言哲学的交叉领域中被征引最多、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

                                              ──John McDowell

    通过阐明表演“构成了……传统、实践与新生性的联结点”,鲍曼为民俗学确立了经验性的基础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适时有用性。
  
                                              ──Parricia Sawin,JAF (《美国民俗学杂志》)

    理查德·鲍曼的杰出著作《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通过将表达文化的研究植根于情境化的行动当中,通过确认表演的社会动态过程的独特性,从而为艺术研究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
                                              ──Harrs M.Berger.Giovanna Del Negro

--------------------------------------------------------------------------------

目录

“民问文化新经典译丛”总序
译者的话
中译本序言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
一 导言
二 表演的本质
三 表演的标定
四 表演的模式性
五 表演的新生性
六 结论
表演:观念与特征
一 关于表演的诸种观念
二 表演的特征
表演
民俗表演的符号学
一 引言
二 作为表演的言语艺术
三 文化表演
口头传统研究中的表演民族志
一 导言
二 理论基础
三 两首“卡瑞都”
四 老头领钓鱼
表演的否认
13世纪冰岛的表演与荣誉
附录一 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
附录二 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
附录三 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鲍曼教授访谈录
附录四 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
附录五 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

序言

    我曾经主编过一套翻译著作丛书,名为“原始文化名著译丛”,那里所收的外国学人的作品大都是经历过上百年历史考验的学术名著。20年前翻译出版这套著作自有它的历史背景。关于编辑的初衷,我曾经这样记述过:

    ……长时间对国外的学术发展闭目塞听的封闭状态,使我们缺少了参考和比较,限制了中国学者才智的发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使我们进步缓慢,研究难以深入,甚至使我们的许多优长也渐渐失去光泽,有的甚至变成不断重复的陈词滥调。大家都痛感有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必要。为此,首先要运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实际,全面掌握和分析民间文化的现实状况和真实材料;同时还要总结和借鉴人类智慧之光已经照亮的科学发展道路,包括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已经走过的探索历程……为了认识和分析当代外国的五光十色的新理论、新观点,我认为有必要以简捷的办法和较快的速度追视其历史,明了其根源,这样才不至于在这些时新论调的绚丽的外衣和炫目的光彩面前感到困惑莫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卓越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玛丽·艾伦·布朗]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下一条: ·[美]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
   相关链接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
·[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
·[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王杰文]普罗普与巴赫金·[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
·[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张敏]甘肃泾川武社火仪式过程与功能研究
·[波丘斯]回归技术:民俗艺术的诠释维度·[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