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施爱东]李福清的《古典小说与传说》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4-27 | 点击数:5407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游刃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文学领域凡50余年,翘翘错薪于同侪。《古典小说与传说》收录的,是该领域的八篇重要论文及相关书录文献。李福清常常突破中国文学的学科局限,视野宏阔、涉笔广泛,多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而其所操武艺,大约如程咬金的三板斧,简单而有效。

第一斧是丰富的资料。李福清善于“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从不顾忌经典文献与民间文化的藩篱局限,无论什么类别的资料,只要与他的研究课题相关,他都贪得无厌地刮地三尺。其旁征博引的论证功夫,常常可以收到别开生面的效果。

第二斧是明晰的理论。李福清学贯中西,但决不滥用时髦理论。他的旨趣只在于“用俄罗斯文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而且很坚定地主要使用普罗普、梅列金斯基的结构理论与历史诗学理论。这一简单而有效的招式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第三斧是简单的方法。李福清反复强调自己用的是比较研究法,这也是最古老最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前提是资料的完备。只要资料充足,横比竖比、整比零比,然后合并同类项,哪有鼓捣不出成果的道理?

李福清并不特长于学理思辨,因而理论贡献有限,但其独特的提问方式与解题方式却总让我们耳目一新。

李福清,《古典小说与传说》,中华书局,2003年。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施爱东]解代数题那样读野史
下一条: ·[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
   相关链接
·[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刘晓峰]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
·[王杰文]本土语文学与民间文学 ·[陆霓 张继焦]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海力波]从《庐江民》看唐代志怪中的祆教仪式·[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李逸津]沃斯克列辛斯基论中国16-17世纪话本小说的民间文学特质·[刘琨]浅析鲁迅小说中民俗描写的内涵
·[陈鹏程]明清小说中重阳节描写的民俗文化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
·[蒋明智 黄震宇]民间立场与人性救赎——莫言小说《蛙》的民俗意蕴·熊明:《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
·[张多]中国古典神话的当代重述需要文化创意·[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银燕]叶德均在民俗学领域的积极活动及贡献
·[热依汗·卡德尔]“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明互鉴与遗产共享·[陶立璠]宋代笔记小说对民俗学的贡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