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作者:王霄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2-24 | 点击数:3233
 

   项目主编

  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骨干成员,《文化遗产》杂志副主编。德国汉学学会(DVCS)、欧洲汉学学会(EACS)、欧洲中国写本研究会(EASCM)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外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在母语汉语之外,熟练掌握了德语、英语、日语三门外语,已出版汉语著作(含合著和编著)7部,德文和英文著作各1部,并在国内外杂志及学术出版物上发表中、德、英、日文学术论文50余篇。

  项目简介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从海外藏的中国民俗文献精选出19种进行整理、翻译、出版,涵盖了文本、图像与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文献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    目

  1.《海外藏元明清三代耕织图》
  2.《日本藏明清时期中日贸易相关民俗资料选编》
  3.《德国和捷克藏贵州“苗图”》
  4.《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
  5.《荷兰莱顿民族学博物馆藏福建民俗文物》
  6.《法国拉罗谢尔藏清代外销画》
  7.《中国纪行》
  8.《中国童话》
  9.《明清风俗类官文选》
  10.《民间道德、习俗与民间叙事》
  11.《近世中国民间故事》
  12.《北京的歌谣》
  13.《汉语谚语俗语集》
  14.《燕影剧:晚清北京皮影戏唱本》
  15.《中国的风俗与岁时》
  16.《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目录选译》
  17.《中国歌谣》
  18.《日本早稻田大学藏中国宝卷研究》(上、下册)
  19.《柏林藏中国民间医书目录》(上、下册)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王霄冰

  民俗学、人类学是在西方学术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现代学科,其后影响东亚,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战略之下,成为当前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的学科。16世纪,传教士进入中国,开始关注中国的民俗文化;19世纪之后,西方的旅行家、外交官、商人、汉学家和人类学家在中国各地搜集大批民俗文物和民俗文献带回自己的国家,并以文字、图像、影音等形式对中国各地的民俗进行记录。而今,这些实物和文献资料经过岁月的沉淀,很多已成为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的收藏品。其中,不少资料在中国本土已经散佚无存。

  这些民俗文献和文物分散在全球各地,数量巨大并带有通俗性和草根性特征,其价值难以评估,且不易整理和研究,所以大部分资料迄今未能得到披露和介绍,学者难以利用。本人负责的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163)即旨在对海外所存的各类民俗资料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数据库并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目的是抢救并继承这笔流落海外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将这部分研究资料纳入中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学术视野。

  所谓民俗文献,首先是指自身承载着民俗功能的民间文本或图像,如家谱、宝卷、善书、契约文书、账本、神明或祖公图像、民间医书、宗教文书等;其次是指记录一定区域内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信仰禁忌、节日和人生礼仪、口头传统等的文本、图片或影像作品,如旅行日记、风俗纪闻、老照片、风俗画、民俗志、民族志等。民俗文物则是指反映民众日常生活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代表性实物,如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建筑装饰、服饰、玩具、戏曲文物、神灵雕像等。

  本丛书所收录的资料,主要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民俗文物与文献(个别属海外对中国原始文献的翻刻本)。如元明清三代的耕织图,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间契约文书,清代不同版本的“苗图”、外销画、皮影戏唱本,以及其他民俗文物。

  第二类是17—20世纪来华西方人所做的有关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研究,包括他们对中国古代典籍与官方文献中民俗相关内容的摘要和梳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原书出自西方人之手,他们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难免带有自身文化特色,但这并不影响其著作作为历史资料的价值。其中包含的文化误读成分,或许正有助于我们理解中西文化早期接触中所发生的碰撞,能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第三类是对海外藏或出自外国人之手的民俗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如对日本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目录的整理和翻译。

  我们之所以称这套丛书为“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主要是从学术价值的角度而言。无论是来自中国的民俗文献与文物,还是出自西方人之手的民俗记录,在今天均已成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有所不同的是,民俗文献和文物的产生语境与流通情况相对比较清晰,藏品规模较大且较有系统性,因此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区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同时,我们也可借助这些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西方人的收藏兴趣与学术观念,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与路径。

  是为序。

  2020年12月20日于广州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刘铁梁]疾病、生死与民间信仰
下一条: ·[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
·民俗学译本:让世界了解哲学社科中的中国·[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王霄冰]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
·[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
·[郑土有]“固守”抑或“开放”:海外华人民间信仰的两难问题·[何泠静]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明尼苏达州苗族艺术形式的变迁
·[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毕旭玲]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中国神话传说研究述评
·[项飚]世界、学理与自我: 一个中国人类学者的海外探险·[郑艳]京津竹枝词的发展历史及其文本性质研究
·[何泠静]海外苗族原始宗教的展演·《文化遗产》刊发“日本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专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