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赵德利]血社火中的巫术信仰与血祭原型
——陕西宝鸡三寺村人信仰心理探析
  作者:赵德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20 | 点击数:12373
 

二、祈福平安:社火游演原点透视

  三寺村人淳朴,待人坦诚。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嗜好不多,但逢节庆大事,都要去庙里烧香磕头、祈福平安。在他们心中,个人和村落像四季一样都有节口,每年的春节就是大的关口,需要用心祈福“通过”,而“快活”就是全村人行礼通关的最大活动。从1986年起,三寺村社火游演统归社火会组织,社火会由全村所有姓氏村民组成。每次游演行程及其安全保障由村里负责,选身子(演员)、化妆、服装、道具等具体事宜由三个会长负责,而化妆和上道具的细密活儿则依然在吴姓家族男性成员中秘密传承。

  “快活”和神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蛟龙寺位于村中相对平缓地带,三间大瓦房内供奉着菩萨神像,除了春节和每月的初一、十五村民上庙里祭拜以外,每年二月十五还举办庙会两三天。除了蛟龙寺,三寺村与其它村落还共管一座寺庙兴平寺。兴平寺坐落在赤沙镇东口,距村约10华里,供奉圣母塑像,是三寺村人外出的必经通道。三寺村“快活”在赤沙镇游演,每次都是从兴平寺化妆出发,回到兴平寺卸妆。如果在村内游演,就在村委会化妆,到蛟龙寺卸妆。在寺庙卸妆是扮演“快活”的传统和定规,无人质疑和改变。“快活”开演第一项是化妆好“探马”到庙里烧香祭拜,最后一项是在寺庙卸妆,这是一个完整的游演程式。即使受邀到外地游演,也必定遵循这个定规。整个游演过程犹如一个大的仪式,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社火类型的表演,这显示出三寺村人的心意信仰和行为寓意:借神灵的威力抑恶扬善保平安。正如传承人吴福来在提到石家滩村为何要请他们前去表演时所说的那样:“因为村里老出事,就让社火班子去表演镇邪。还有的家庭有人身体不好,多害病,他们专门寻找来,装身子演社火。”

  三寺村的春节简朴而又热闹。村里人在家族团聚拜年之外,过年的喜庆心理蓄积为一种渴望的狂欢冲动——耍快活。表演社火是他们最开心得意的节目。三寺村血社火从化妆到游演,热热闹闹,所有人都处在和谐的游戏欢乐之中。就连整个社火游演的起始仪式烧探马,也都在春节的欢快情绪下进行。“探马”出自戏剧《火焰驹》。“火焰驹”原为一匹良马,奔走时四蹄生火,在剧中有奔走传信功能。马主人艾谦是一位急人之难、知恩必报的义士,剧目用这匹神骏来衬托义士的高风亮节。“探马”极有灵性,遇到猛兽大虫,或是敌情,就会低鸣报警,通风报信。在“快活”装扮游演中,三寺村人将人与马融合为“探马”,以此“开路”,通风报信。“探马”属于社火身子,在化妆时,使用红色间黑的颜料描画“探马”的脸谱,用黑色间白勾画“探马”的眼睛和耳朵,象征着探马的忠勇沉稳和耳聪目明。

  “烧探马”是“快活”游演的第一个程式。笔者参加了2016年正月初十三寺村血社火在村内的游演。画好脸谱,穿上服装,“探马”手持马鞭乘三轮农用车前去寺庙进香祭拜,社火会长和庙会会长在车前引路前往。车上除了“探马”,还有1个打鼓人,1个敲锣人,1个打镲人。“探马”持鞭扮相站在三轮车上,探马车一路打鼓敲锣直奔蛟龙寺。到达寺庙后,“探马”下车径直走到庙里菩萨像前,跪地烧纸。庙会会长在旁边点燃香,一根根插进香炉中。待所带一捆黄表纸烧完,“探马”就地磕头跪拜三次,起身退出蛟龙寺,一干人马上车重返村委会化妆室。整个祭拜仪式庄重简洁,并不做言说祷告,也没有放炮。虽然宝鸡地区的社火游演,许多社火队也有探马身子在队前引路,但是,一般社火队都没有去庙里烧香祭拜的环节。三寺村社火显然具有自己独特的程式,表达着与众不同的文化禁忌心理。简言之,三寺村社火队因扮演“快活”,要在大路上行进,三寺村人要借忠勇灵慧的探马“开路”,通风报信,祷告各地方神灵保证“快活”通达。烧纸祈福也是为了扮演“身子”的村民不被恶人魔鬼所伤,保佑他们平安,这其中又隐含着民众对血社火所扮的“死人-鬼灵”的心理忌讳。

  宝鸡地区社火游演有许多礼仪性的互动讲究。社火车队到达某单位或商铺门前,该单位会赠送“礼品”,以示感谢。小型社火在乡村游演时,许多人家争相邀请社火身子到家院游耍,为其家祈福消灾。通常,人们多邀请仁义忠勇、吉祥智慧的社火扮相,如观音菩萨、财神赵公明、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等,尤其是红脸关公,既是忠勇武将,又是财神,人们倍加欢喜,争相迎接,自觉喜气盈门。宝鸡人虽然喜欢观看血社火,但是一般单位、人家又不愿意把“快活”请进单位和住家院子游耍,这其中隐藏着一种秘不示人的信仰禁忌心理。从明面上说,武松血刃西门庆和潘金莲,虽然大快人心,但是以血淋淋的人物扮相而言,没有人乐意在家里欣赏这出阴森恐怖的斗杀戏。毕竟过年时节,人们都喜爱吉祥欢快的社火扮相。至于在村口、大路上游演血社火,人们为何不避讳,那是因为社火用人牲血祭敬拜天地神灵,驱赶鬼怪妖魔,这样的仪礼自然会被欢天喜地接纳迎送。这是一种民间信仰心理的真实流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萧放]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重建
下一条: ·[宋亚]论祆神与火神的融合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
·[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
·[王雅静]八仙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
·[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王敏琪]连台本戏《济公活佛》与近代民间济公信仰
·[王辉]云冈石窟区域民众信仰口述史研究·[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