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沉痛悼念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刘志文先生
  作者:《神州民俗》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0 | 点击数:4624
 



  原题:沉痛悼念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神州民俗》杂志创刊人刘志文同志

  时间刚踏入2017年,中国民俗学界就要面对一个沉痛的消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神州民俗》杂志创刊人及第一任总编辑,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文化馆副研究员,刘志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刘志文是中国民俗学界与广东民俗学界方面的著名专家,领导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二十多年,是广东省民俗学界卓越的领军人,为广东省乃至中国民俗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志文,1937年10月生,广东省丰顺县人,1954年7月参加工作,1959年调到海南工作,任崖县(现三亚市)文化馆馆长,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文化科科长等职。1962年中共崖县县委趁郭沫若先生在三亚鹿回头休假期间,特派刘志文同志协助郭老修订《崖州志》,并陪郭老前往崖县马岑公社(后改名天涯公社),根据当地民间流传的海边海滩岩石上,有明清时期由海南地方官刻写的“天涯”和“海角”四个大字,请郭老勘查考证。郭老欣然答应,不顾年逾六旬的身躯,多次攀岩附壁,在一座座高大的岩石上,摸查考证。事后刘志文同志主动提出请郭老题诗刻碑以志,郭老又欣然答应。从此,该处的“天涯海角”逐步发展成为当今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

  刘志文同志在海南工作期间,根据海南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了歌舞剧《鹿回头》,歌剧《黎家儿女》等五部大型剧作。1980年调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今省文化馆)艺术研究部任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参加创办我省第一部群众文艺杂志《木绵花》、《广东民俗文化研究》(论文版)等杂志,并长期兼任主编工作。1987年,刘志文同志用较多时间转入民俗和民俗学的探索研究,编著出版了著名的《广东民俗大观》(上下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在我国收集编撰出版的民间民俗资料集成,因此,受到我省和我国民俗学界及媒体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及各地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都做了广泛宣传,期间尤其受到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教授和乌丙安教授的高度重视,反复向全国民俗学界宣传推介《广东民俗大观》并为之题诗作序。

  刘志文同志的论著和编著还有《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广东卷》、《广州民俗》、《中国民间信神俗》、《烟酒茶俗》等10余部(卷),发表论文有《中国自然神话产生说新探》、《南方客家人的民居构筑特点与中原遗风考》等数十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社会文化科学重大项目特殊贡献奖”等10余项各类奖励。

  刘志文同志退休后,仍继续担任《神州民俗》杂志的总编辑。他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为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大量工作。他不辞劳苦,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和文化主管部门踊跃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工作,他邀请全国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举办我省第一批非遗骨干培训班,这些学员后来都成为我省非遗工作的重要骨干,从而受到广泛尊崇与敬仰。

  刘志文同志为人正直,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无限忠诚。正如乌丙安教授的高度评价:“志文以毕生的精力为岭南民俗乃至中国民俗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功不可没,同仁们都会永远纪念他,学习他!”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与《神州民俗》杂志,将化悲痛为力量,沿着刘志文同志开辟的道路,将岭南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事业和岭南民俗学研究推向深入,让其继续发扬光大!亦让后人可以永远铭记刘老的功绩!

《神州民俗》编辑部

2017年1月6日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山东省志·民俗志》新书发布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下一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相关链接
·[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王维娜]诞会组织与轮值制度: 广东诞会传承的核心民俗要素
·[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余文星]中国非遗与文化外交的关系研究·[彭伟文]“都鄙一体”的广东社会
·[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
·[关溪莹 王权]生态民俗学视域下明清广东蚕俗研究·[关溪莹]广东省潮汕地区“出花园”成年习俗的文化生态研究
·[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
·[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
·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谭钦允]广东家谱的民间信仰史料探述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专访广东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蓝海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