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陈志明]共通的学术取向与知识追求
  作者:陈志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8 | 点击数:3292
 


  

  郝苏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族学家、语言学家与教育家,研究所涉甚广,包括民俗学、民族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领域。郝先生广闻博识,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郝先生长期致力于西北民族研究,精通西北地区各民族语言,熟悉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民间文学。而我则多关注海外华人与马来西亚的原住民,对东南亚和华南的社会与文化比较熟悉。不同的研究兴趣反而使我们有更多话题可以互相交流,我从郝先生那里学到不少,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之间的相互切磋与交流,来自于共通的学术取向、理论意识与知识追求,我们都遵循基本的学术原则,强调扎实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时常分享各自的田野经验,讨论多元、丰富的人类学研究课题。

  郝先生自身是回族,也是回族研究专家。我对东南亚伊斯兰社会略有所知,也对中国穆斯林颇感兴趣,彼此之间由此有了很多共同话题。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大学任教,但教师的身份使我们经常交流教学心得,分享“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我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均在硕士阶段受教于郝先生门下,而郝先生也曾担任我的一位博士生的校外评审。来往之间,薪火相传,我们一同见证着年轻学者的成长……

 

  (作者系中山大学特聘外籍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10月2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董晓萍]钟老的西北情与郝先生的中国梦
下一条: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相关链接
·[王德刚]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王德刚:《民俗价值论——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
·郝苏民教学人生与学科建设访谈记·[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
·张举文 宋俊华编:《亚民俗: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第一辑) 》·[万建中]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美国民俗学会开展“Why I'm a Folklorist”记录活动·中美文化对话,从中美民俗学者交流的故事说起
·郝苏民:我的学术深深扎根在西北大地·《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
·[郝苏民]“一带一路”视野里的回望与自我担当的心声·社会各界沉痛送别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
·深切缅怀中国民俗学会顾问柯杨教授·讣告:柯杨先生千古
·沉痛悼念陇上学人柯杨先生·柯杨:现在的人不但不会生活 尤其不会生存
·沉痛悼念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刘志文先生·[毕雪飞 岩本通弥]日本民俗学者岩本通弥教授访谈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