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杰克·古迪:《神话、仪式与口述》
  作者:[英] 杰克·古迪 (Jack Goody)   译者:李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3 | 点击数:11561
 

神话、仪式与口述

作者:[英] 杰克·古迪(Jack Goody)
译者:李源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10
字  数:163 千字
书  号:187730
印  次:1-1
定价:¥35.00
ISBN:978-7-300-18773-0
所属丛书: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关注与神话、口语材料和文学作品有关的主题,这些问题始终是人类学关注的对象。本书综合分析了古代文本与现代的作品,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剖析了一些基础性概念体系。这些体系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础。作者依据加纳北部罗德佳地区(LoDagaa)的巴格尔(Bagre)神话研究,挑战了结构—功能主义对口语“文学”的解读方式,强调问题的多样性、想象力、创造力、方法论与分析方式等问题。这些颇有远见又引起争议的观点将会引发更有活力的讨论,也将显示此书对社会人类学的珍贵之处。

作者简介:

  杰克·古迪(Jack Goody),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荣休教授,圣约翰学院研究员,不列颠研究院(British Academy)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荣誉外籍研究员。2004年,古迪入选英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并于2006年入选文学与艺术委员会。英国女王因为他对人类学所作的贡献而册封他为爵士,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从泰勒到帕森斯的宗教与仪式研究:关于定义的问题

  第二章 口语“文学”

  第三章 人类学家与录音设备

  第四章 口语的创造力

  第五章 民间传说与文化史

  第六章 加纳北部地区的动物、人与神灵

  第七章 巴格尔神话的多样性

  第八章 从口语到书写:人类学在讲故事领域的突破

  第九章 书写与口语记忆:“文字—口语”的重要性

  附录 加纳北部的民间传说

  参考文献

  索引

 


继续浏览:1 | 2 |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洪明]汉语“江”词源考
下一条: ·[杜瑞乐]从法术到“理性”:黑格尔与中国宗教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
·[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