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巡礼:笔谈
  作者:萧放 陶立璠 许嘉璐 李汉秋 张庆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31 | 点击数:8145
 


  前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与重要意义。深入挖掘、弘扬、传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时代主题,为此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和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策划组织了“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该活动一推出即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今天择选几篇专家学者的文章以飨读者。


萧放:“春节符号”设计理念

  一、“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的策划动机(为什么要寻找“春节符号”)

  1.春节传统符号

  春节作为传统民族大节,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节日符号,如红灯笼、福字、春联、年画、鞭炮、旺火、团圆饭、压岁钱等,它们既是节日习俗具体的载体,也是节日的民俗符号,春节传统符号可谓是丰富多样。

  2.现代春节为何要重新提炼符号

  既然传统春节有如此丰富的节日符号,为何我们还要作中华春节符号征集活动呢?首先,是时代变化的需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信息化社会,传统春节习俗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内在的,有外在的,呈现出来的情况是,传统出现明显断裂,虽然我们仍在过年,但许多春节象征或者说符号丢失,人们把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过成了吃饭睡觉的庸常日子,春节缺文化,缺节日符号。其次,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世界大迁徙,海外华人需要有民族节日文化温暖与凝聚自己,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具有高显示度的春节符号,让不同语言背景的地球人都从春节符号中知晓我们的春节文化,就像西方社会的圣诞节中圣诞树与圣诞老人这两个符号一样,直观生动。因此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春节符号,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需要春节符号。

  二、“春节符号”的设计要求

  作为现代春节符号需要考虑三个因素,春节符号设计要求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既具象又抽象,需要有中国人与外国人都听得懂的艺术语言。因此在设计要求上:

  一是节日符号要体现传统春节的根本性质。春节符号要符合春节年度周期的季节循环的自然时间特性,以及中国社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伦传统,送冬迎春,团聚家人,是春节的主题,春节的本质特征是辞旧迎新。符号要传递春节文化精神,它是传统春节符号的融合提炼,推陈出新。

  二是春节符号要有概括力与代表性;以符号象征的方式,表达当代春节文化的基本意涵,如祈福迎春、祥和快乐、四海一家、天下和合。通过春节符号,让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

  三是节日符号要适应民众的欣赏习惯与情感需要。

  此次活动的具体征稿要求是:

  1)必须具有传承性:是从中华文化丰富内涵中提炼出的体现春节核心精神与民族文化生命律动、富有时代感的新标识;

  2)必须具有创新性:不能简单照搬目前春节庆典中已有的传统标识和图案;

  3)必须具有合法著作权:不得借用和抄袭他人创意和作品。

  三、如何推进“春节符号”征集活动(怎样带动社会及有关部门主动参与其中并提高影响力)

  春节符号征集活动需要有多方面的合力,社会大众与媒体的广泛参与,形成阶段性的关注热点。应该在文化艺术设计人才集中单位,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处,重点宣传动员,让更多具有高深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能力的人士参与春节符号的设计工作。同时在公共活动场所,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征集春节符号的相关资讯,通过社会上广泛征集,发现民间高手,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社会上下的齐心协力,相信会有理想的结果。

  四、“春节符号”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春节符号”征集过程与标志物的确定,旨在传承民族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符号的征集过程是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过程,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传播的有效方式。通过春节符号的征集,推动全社会人们对传统春节的关注,让人们去思考领会传统春节的现代文化价值,春节符号的征集过程就是春节文化的社会灌输过程。春节符号的设计与最终确认,是广大社会成员对春节文化精神的认知与春节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

  春节符号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符号、东方文明的象征、当今文化兴邦的符号、文化强国的符号。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08月30日 第07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神话学的文化意义
下一条: ·萧放:海外华人需要高显示度的春节符号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