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中国神话学的文化意义
——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神话学文库》主编叶舒宪
  作者:记者 明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21 | 点击数:9185
 

  

  “当哈利·波特逃离寄人篱下的灰色现实,前往梦想的魔法学校时,为什么传达神意的信使是猫头鹰?莫言描写计划生育的那部小说,为什么取名为 《蛙》呢?”神话学专家的答案是:猫头鹰也好,青蛙、蟾蜍也好,早在一万年以前的大传统时代就是人类用图像编码方式表达的神灵象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学文库》第一辑中,作者们提到并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编码,神话的符号价值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不久前上演的影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有着古老的神话原型,国外 影视作品《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星球大战》《达·芬奇密码》《黑客帝国》《阿凡达》《尼古拉的遗嘱》的热映以及网游、玄幻、仙侠等网络作品的畅 销,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神话的巨大文化价值。近期备受关注的月球车“玉兔号”其名称更是取材于古老神话,引人浮想联翩。有专家学者表示,神话研究对于民 族文学研究的推进,除了理论上、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更多的是提示我们关注民间的、活态的文化传统和信仰系统。

  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第一辑包括《神话——原型批评》《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 等8部译著和9部专著共17本书。这套文库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神话学会合作完成,是用神话概念重新贯 通、整合文史哲、心理学、宗教、道德、法律等人文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我国目前最具有规模性的神话学研究成果的集结。

  有专家说,如今的好莱坞大片中半数以上取材于神话,而中国的神话在当代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自己的神话遗产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神话学文库》主编叶舒宪。


  记   者:正如您在序言中所言,当代最新的航天科技成就也在用诸如“嫦娥”、“玉兔”、“阿波罗”等古老的神话语汇来命名,《西游记》《指环王》《纳尼亚传奇》 等神话色彩颇浓的作品更是影视界的热门主题。可以看出,今天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也是回归神话的时代。在您看来,神话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叶舒宪:很多人以为,神话只关乎文学想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神话资源可以成为经济转型的文化资本、创意经济的符号引擎。因为神话概念远远 大于文学和艺术。神话既然是文化整体的根,一定会给特定文化传统的想象和词汇提供原型。当今社会是符号化的社会,一流企业出售的是符号(品牌),二三流企 业出售的是产品。要想从“中国制造”的现代性经济跨越到“中国创造”的后现代符号经济,民族国家的神话资源将成为最大的文化资源。这或许就是神话对当代文 化的重要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文艺创作方面,抢注神话符号的现象,仅仅是时代转型的一个缩影。就国内情况而言,跟风牟利者多,而精研神话者少。这正是《神话学文库》所要弥补的“文化基础设施”。

  记   者:您曾提到,中国是一个“本来没有神话概念的神话传统大国”,怎么理解?

  叶舒宪:1902年之前,汉语中一般不用“神话”这个词。这是留学日本的知识人引进中国的,几乎和“科学”“民主”这些现代外来词一样。所以一 开始,学者们讨论和争议的问题是“中国神话”的说法是否成立,即中国有没有神话?从茅盾到袁珂,以西方神话为参照,用了几十年证明中国有神话。当今的研究 者提出超越“中国神话”的文学本位研究范式,倡导“神话中国”的文化整合研究新范式。首先要问:中国目前56个民族中,有哪一个民族没有神话?然后问:既 然中国和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神话,为什么古汉语中没有“神话”这个概念呢?答案是:古希腊哲学家要走出神话世界,建立理性权威,所以提出“神话”这个概 念,作为逻辑的对立面,要大家不再相信神话是真的。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西方的“哲学突破”,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神话式的思维和感知之 中,所以没有类似西方“神话”的概念。“中国”指天下中央之国,“九州”和“神州”等,一听都是神话想象的名称。更不用说嫦娥、玉兔、西王母、东王公了。 走进徐州、南阳、临沂、成都、榆林的任何一座汉画像博物馆或艺术馆,就仿佛置身于两千年前汉人的神话世界。更不用说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鸟兽纹和甲骨文占 卜通神的世界了,离开了神话,就离开了中华文明的源流和主脉。像孔圣人梦想凤鸟、老子化胡、玄天上帝、太平天国这样充斥历史书的名目,哪一个不是出于神话 的建构?神话不是中国文学中较早的一个子类,而是伴随中国文化全程的。就此而言,我们说中国是“没有神话概念的神话传统大国”。

  记   者: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情况如何?

  叶舒宪:就个人的理解而言,110年的中国神话学史,大体上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叫“求证中国神话”,包括整个20世纪。求证的结果:“中国神 话”概念分解为四大研究层面:汉文典籍神话、汉族口传神话、少数民族典籍神话(如纳西族《东巴经》)和少数民族口传神话。四方面的资源基本调研清楚了,堪 称浩如烟海。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汉王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为例,近9亿字的内容,至少有3亿字和神话有关。在云计算时代的海 量信息面前,神话学史必然进入第二阶段,即“解读中国神话”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形成了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神话研究潮流,包括考古、历史、艺术史和宗 教学等方面的学者加入。学者们不再去求证中国有没有神话,或什么才算神话,而是力求说明中国人为什么生活在神话传统之中,并解读文献叙事之外的神话表现形 态,如文物和图像叙事(汉画像石、纸马、年画、剪纸、玉器、铜器等)。进一步地,从理论上梳理神话中国的原型编码和派生的再编码,从神话编码的意义上重新 认识中国文化。

  记   者:少数民族神话在整个中国神话中的状况如何?少数民族的神话传承情况如何?

  叶舒宪:受到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国内文学研究界兴起文学人类学一派,强调从多元的和多民族互动视角审视中国文学和文化。让局限于民族院校小范围 内的少数民族神话,特别是少数民族口传神话的内容,真正普及到整个文科教学和研究中,打破了过去那种以汉文书面文学替代中国文学的传统观念。以新编的《文 学人类学教程》(2010年)为例,讲到文学的发生和文学的治疗功能,蒙古族、藏族、纳西族、鄂伦春族、羌族、珞巴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台湾布农族 等数十个民族的神话,都发挥着示例作用。2011年在荷兰出版的英文书《中国的创世和起源神话》(China’s Creation and Origin Myths),更是首次将中国学者研究的多民族创世神话的丰富多彩内容呈现给西方学界。就传承情况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给少数民族神话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研究的契机。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正在迅速增长。不过现代化的社会潮流对许多边缘民族的口传神话传统也有釜底抽薪般的威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4年03月14日09:5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不放过田野记忆中的任何一个原始符号
下一条: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巡礼:笔谈
   相关链接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
·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
·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沈玉婵]从《长生宴》到《神话与史诗》
·[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