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国戏曲“第一老字号”易俗社迎来百年华诞
  作者:沙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11 | 点击数:4234
 


  1912年,当陕西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以及王伯明、范紫东、高培支等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陕西易俗社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家剧社后来会成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唱不尽的戏曲人生,演不完的悲欢离合,转瞬间已是百年,易俗社百年间却经历了太多的雨雪风霜,终于迎来了百年华诞。记者昨日获悉,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已举行了多项活动,受到了各界的热烈关注。而进入8月后,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更是渐入高潮,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将于8月13日在易俗大剧院隆重举行。

  说不完易俗事 诉不尽梨园情

  说不完的梨园情,唱不尽的易俗社,能和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易俗社是西安人,陕西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骄傲。百年易俗社至今保留着鲁迅题写的“古调独弹”的匾额,而其“移风易俗”的“易俗精神”更是成为易俗社人一直的骄傲。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千年来承载着多少先辈的艺术之魂。时光流逝,秦腔的那些光辉往事已经逐渐不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依然是历史中重要的一页。1912年,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等以“改良社会、启迪民智”为己任,用戏曲为手段,在“移风易俗”的宗旨下,创办了易俗社。秦腔自此不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更是起到了辅助社会教育的作用,在历史的岁月中闪亮着它的光芒。

  新中国成立后,易俗社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国营剧团,并打开了几十年的门禁,开始吸收秦腔女演员孟遏云等入社,成为第一个招收女演员的秦腔剧社。而易俗社成立后,先后创排了《三滴血》、《软玉屏》、《夺锦楼》《游龟山》、《柜中缘》等多部经典剧目,已成为永恒的经典。

  百年华诞月 戏迷狂欢节

  为了迎接易俗社百年华诞,陕西省人民政府筹备了易俗社百年纪念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以“弘扬传统艺术,振兴易俗精神”为基点,不断将秦腔艺术推向深入,将易俗精神发扬光大,已经成功举办了多项活动,包括《西安秦腔剧本精编》首发式、易俗社优秀经典剧目惠民展演月、陕西知名院团庆贺演出月、易俗社音乐创作理论研讨会、易俗社剧本创作研讨会和西安市文联书画庆祝笔会等。与此同时,还启动了纪录片《百年易俗》拍摄,截至目前已进行了60余场的演出,吸引了2万余名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受到了戏迷的热烈欢迎。

  而记者昨日获悉,8月将是易俗社百年系列活动的重点演出月。从8月1日到8月31日,可谓天天有好戏,用艺术为古老的剧社送上一份生日贺礼。八月上旬是秦腔经典折子戏专场,名家新秀齐上阵,带来耳熟能详的秦腔名段。8月13日将举行隆重的百年易俗纪念大会,并将进行大型秦腔史诗剧《易俗社》的主题演出。此外,本月还将举行秦腔发展研讨会、书画庆祝笔会以及“易俗百年”图片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7日、8日、9日三天,将在易俗大剧院举行三场秦腔经典剧目的义演,三台剧目分别是《柳河湾的新娘》、《火焰驹》和《墙头记》,惠敏莉、侯红琴、张超等名家都将登场。这三台剧目都是易俗社的经典剧目,曾轰动一时,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极大地扩大了秦腔在全国的知名度。而此次演出将全部免费,戏迷可通过网络抢票等形式一睹名家风采,迎接易俗百年华诞,戏迷们也可过一个属于秦腔的狂欢节。

  

  文章来源:中新网-陕西日报 2012年08月08日 15:52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体育文化建设高级研修班举行
下一条: ·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8月20日启帷
   相关链接
·[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
·[甄亮 甄业]秦地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宫文华]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
·毕兹卡的阳戏·[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郭汉城对中国戏曲的贡献”研讨会召开·百年侗戏述说百年故事
·京剧演员急需更多平台“炫彩青春”·[杨金源]民间戏曲作为重建在地社会符号之区域民俗事象研究
·“戏友戏迷在,戏曲不会亡”·山西平遥一老农出版20万字古戏台研究专著
·[王馗]古老剧种如何传承——以戏传艺 延续古老品格·[刘恒]“百戏”影响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
·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访问记·[刘恒]戏曲地域文化研究离不开传播学、接受美学视角
·[刘恒]传统赛社演出形态的变化·[赵懂]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秦腔研究文献综述
·田仲一成:《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倪锺之]寻访木鱼书:李福清的曲艺版本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