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赵琼]狐仙这样一个传说——康笑菲与她的《说狐》
  作者:赵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30 | 点击数:8729
 


 

  狐仙在中国,不但有着丰富的传说与文字记载,也是长期以来民间信仰的基本构成之一。海外汉学界对中国民间宗教和信仰之研究的兴起,与年鉴学派密切相关。从早期的高延(J.J.M de Groot)、葛兰言(Marcel Granet)等人关于上层与下层、精英与草根的论争,到欧大年(Daniel L. Overmyer)、韩书瑞(Susan Naquin)等人关于民间教派的研究,再到华琛(James L. Waston)、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等人对各种民间信仰的关注,对中国民间宗教和信仰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相比之下,关于中国人对狐仙的崇拜和信仰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康笑菲的《说狐》是近年来此研究领域的一部代表作品。
 
  康笑菲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说狐》在她博士学位论文《边缘的权力:晚期中华帝国的胡仙敬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书对历代的笔记、志怪、小说等进行收集整理,结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场景,系统分析了与狐仙相关的文献,试图以历史发展的狐仙敬拜为案例解读中国乡土宗教以及中国文化的特征。《说狐》除了导论和结论外,分为六章。前两章属历时性研究,分别梳理了中国早期传统中的狐仙和狐仙信仰的扩散,后四章则分别讨论了狐仙与灵媒、地方信仰、官员等的关系,从而达到从单一讨论狐仙到讨论狐仙信仰与家庭、官府、国家关系的逐层深入的效果。不过,作者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未跳出西方汉学常见的研究范式:很少单纯地研究民间宗教及信仰本身,比如教义、仪式等,而是更注重这些信仰中反映出的国家与地方、男性与女性等权力关系,以及民间信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关于《说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更多解读。首先,研究对象颇有意味。狐仙作为一种动物神,是相对低层的神祇,且其本身体现了女性、边缘、非官方(侵入者)等特征,所以对狐仙的研究也最能触及社会中最隐晦的部分:最下层的民众和最私密的欲望。其次,作者的研究显示出狐仙形象的模糊性和多样性。狐仙可以代表祖先或是得道的仙人,可以代表淫魔或者是媚妇,又或者是官府的“守印大仙”等。总之,狐仙代表的角色囊括了公、私,正、邪和男、女等。作者揭示出狐仙信仰这种特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先前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模式:认为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是对帝国官僚科层制度的模仿。再次,清晰地勾画出了狐仙敬拜官方化和去官方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即韩明士所谓的官僚政治的与个人的——道与庶道——信仰这一矛盾互动的历程,是官民、外来者与本地人、男人与女人等多个对立群体进行权力争夺、冲突和妥协的产物。最后,强调文本记述和宗教实践之间一直互相影响的动态关系,在解读时将文人的记述、写作还原到相应的社会场景和生活实践中,这正是以往对狐仙相关的文学研究相对缺乏的一面。
 
  该书对狐仙信仰的研究显示,在地方、区域和国家的不同层级上,狐仙信仰通过精英、官僚、神职人员和平民百姓,以崇拜、驱逐、讲述和记录狐仙的方式兴盛起来。狐仙吊诡地受到敬重和憎恶,其在中国文化中呈现出布迪厄所定义的“官方”秩序和“非官方”习惯之间的张力,亦即在各层级、社会团体之间以及多样化文化场景中的张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06月29日 第323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锡诚]20世纪中国神话学概观
下一条: ·[栗月静]狐仙信仰的宗教与社会学阐释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