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作者:刘毓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9 | 点击数:38006
 
由于女性的性隔离、性教育、性放荡都在水边进行,这一原始经验的无数次重复,在民族心理留下了深深的迹痕,故而形成了一种情结,在观念形态中,赋予了“水”这一形象以特定的“意”——水与女性完全一体化了!《春秋感神符》云:“后妃恣则泽为海”。《淮南子·地形训》云:“泽气多女”;《搜神后记》卷一说:临城县有姑舒泉,因舒姑坐于此地,化为清泉而得名。《赤雅》卷中云:白州双角山下有绿珠井,井有七孔,在这井里吃水的人,生下的姑娘都很漂亮。如果用巨石塞其一孔,绝丽美女,七窍便必伤其一了。《思无邪小记》说:盱眙有美女山,宛如女形,两腿半开,有一道山泉从这里流出。饮了这水,就会变得淫乱起来。有人将山泉用石杵塞了起来,结果满城的女人都开始腹胀,小便不下来。《方舆览胜》说:“昔有僧夜坐,见一女子投地化为清泉。”(15)这些传说有力地证明着:在民族的心灵深处,水已非意义单一的自然物,而有了社会性的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含量的意象而凝定于民族的观念形态之中了。
 
四、《诗经》之水与男女情思
 
神母水畔之孕的传说,只是水滨泽畔性放荡的原始性生活的暗示。而《诗经》中的大量爱情诗作,则真实地展示了先民们水滨泽畔的欢乐与悲哀。《诗经·国风》中写到水的诗作共四十二篇,其中有关婚恋者就有二十七篇。在这二十七篇中,水与男女的相思、相爱、相怨、相亲联系在一起。它把神话中虚幻的传说,作了真实的演示。
我们可以将其中最典型的诗作分为两组,一组以《蒹葭》为代表,主要表达相离、相思之苦。《蒹葭》篇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时间是“白露为霜”的秋天,这正是原始狩猎时代的性禁忌季节。所思的“伊人”,“宛在水中央”,无论“溯洄”还是“溯游”,都无法达到。显然这描写的是被水隔开的青年男女的悲伤。“伊人”所在的“水中央”,当是由神话中的“女子国”演化而来的女性学宫、辟雍、泮宫之类。“伊人”当即性成熟期被隔离的女性。在深秋的季节里,男子站在蒹葭苍苍的水畔,遥望着水的一方,心中无限惆怅。水阻挡了他与情人的相见,一种美好的理想被推到了彼岸。《汉广》篇云: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游女”古有两种解释。《毛诗》以为出游之女,如郑笺所云:“贤女虽出游流水之上,人无欲求犯礼者。”《韩诗》以为指汉水女神。《文选·嵇叔夜琴赋》云:“游女飘焉而来萃”,李善注引《韩诗薛君章句》云:“游女,汉神也,言汉神时见,不可求而得之。”今人多弃韩而从毛,其实韩诗之说,触及到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宋玉《高唐赋》言:楚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愿荐枕席。这位神女乃是未行而卒的帝女。曹植《洛神赋》言:洛水女神,风流多情,恨人神之道殊,不能与之相合。《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言:湘水女神“水周兮堂下”,“筑室兮水中”,被相思的孤独所困扰。不难看出,这些水上女神,其实都是原始性隔离女性的幻影。性压抑而造成的性饥饿感,使她们有可能在有机会接触到的每一个男人的身上发泄情欲。犹如基里维纳岛从事劳动的妇女对过路男子施行性虐待一样。因而在传说中,她们是多情的,可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谓汉水女神,也正是指汉水中性隔离的女性。尽管汉水可以“泳”,可以“方”(以方舟渡之,或说以筏渡之),可现在不能,因为这是违犯禁忌之礼的。《毛诗序》所谓“无思犯礼”,也算切中了要害。今人不明此义,于是遂觉诗中“不可方思”不合情理,于是另辟新解。如余冠英先生《诗经选》,就将“方”字训为周匝,以为指江水不可环绕而渡。
《关雎》、《瓠有苦叶》、《竹竿》、《泽陂》等篇,所表达的也是性的苦闷。《关雎》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河洲为淑女隔离之地,遥望之而不能近求之,所以有“寤寐思服”之忧。《瓠有苦叶》云:
 
瓠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有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这位女子很勇敢,她声明自己是像雌雉求偶一样的等待着男子,可是他们却隔着一条济水。她希望男子能勇敢地渡过水,所以说“深则厉,浅则揭”。这是因长期的性隔离造成的性饥饿的呼唤。《竹竿》云: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佩玉之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谭志湘]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下一条: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
·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于敏]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