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2003年公约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2003年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结束对47项申报遗产的审议
  作者: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18 | 点击数:4867
 

 

 


      教科文组织新闻稿2010-143

 

      随着亚美尼亚十字架石(Khachkars)艺术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今天结束了对29国申报的49项遗产的审议工作。迄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达213个。

        十字架石(Khachkars)是亚美尼亚境内及其侨居海外的工匠们雕刻的室外石碑。它们既是膜拜的对象和纪念碑,也是沟通世俗和神灵的媒介。十字架石的高度可达1.5米,石碑上刻有带装饰图案的十字架,十字架下方刻有象征太阳或永恒之轮的图案,旁边还雕有植物形状的几何图案以及圣徒与动物图案等。雕刻十字架石的石料通常来自当地,雕刻用具为錾子、圆凿、尖锥和锤子。雕刻后再用细沙打磨石碑。石碑上微小的裂缝和粗糙的地方用粘土或石灰涂抹,并在其上着色。完工后,将举行一个小型宗教性仪式把十字架石竖立起来。人们相信,十字架石在被祝福及抹油封圣之后,会拥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提供帮助、予人保护、带来胜利、令人长生不老、以及唤起那些帮助拯救灵魂的记忆和冥思。亚美尼亚现存5万个十字架石,它们各具特色,完全没有相互雷同的。十字架石的工艺在家族内部或者在师徒之间传承,传授时除了使用传统的方法与模式之外,还会鼓励学习者发挥地区特点并进行个人即兴创作。

        此外,委员会还决定将4项遗产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被列入这一名录的遗产总数上升为16项。

        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于11月19日闭幕。

17.11.2010
Source ZH: UNESCOPRESS

  文章来源:ZH: UNESCOPRESS

上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增多个传统节庆活动、治疗方式、手工艺和烹饪技艺
下一条: ·塞西尔·杜维勒:把非遗的价值及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相关链接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索朗旺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波罗木刻”传承与创新研究
·[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裴世豪]从 “个体认定” 到 “群体赋权”:关公信俗传承困境与非遗治理范式转型研究·[牛聪]从地方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标识:赫哲族“伊玛堪”在“乌日贡”大会中的传承重构与功能特征
·[陆兴忍 车祖萍]基于图文互证的蹴鞠非遗技艺的中日发展与传承研究·[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玉颖 [俄]Курьянова Т.С.]全球化与本土化对话中俄罗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