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1年会专区

[刘文江]从“王莽赶刘秀”到“穿越者王莽”
——兼论互联网中的“类传说”
  作者:刘文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7 | 点击数:2147
 

中国民俗学会2021年年会论文•

 
从“王莽赶刘秀”到“穿越者王莽”
——兼论互联网中的“类传说”
刘文江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民众的情感和兴趣是人物传说产生的动力之一。这些情感和兴趣往往集中表现在少数的历史人物身上,例如“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就表现了人们对杰出青年人物的情感和兴趣。在互联网社会中,它们依然存在,并不断引发人物传说新的变异。但这些传说不具有稳定的形式,而是还在形成之中,以“类传说”的形态存在。除了“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变异为“天选之子刘秀”外,其他的“类传说”也在不断形成,重要的还有“穿越者王莽”之类的“类传说”。
关键词:人物传说;情感;兴趣;类传说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桃 包先康]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
下一条: ·[刘雪瑽]浅论江户民间的《和制山海经》
   相关链接
·[隋丽]前置的情感动机:民间叙事的结构与“前结构”·[梁珊珊]阿凡提故事的历时演绎与情感诗学
·[张尊孔]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劳作时间与情感模式的关系研究·[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全小国]历史人物传说的“双核连理枝结构”
·[李艳芳]情感理论视阈下神话的生态救赎路径研究·[蒋亭亭]1949-1966年山东梁山地区水浒人物传说的自发性传承机制研究
·[崔亚薇 汪瑶]丧葬仪式中的权力流动与情感实践·[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
·[苗欣悦]“送路”:复合的过渡仪式和情感表达·[李君]中国“结”:情感与功能
·[蒋亭亭]梁山水浒人物传说传承与传播的影响因素探析·[刘晓悦]民俗文化对家族成员间情感的凝聚作用
·[张晨]“圩”场情感交融的历史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经验·[严曼华]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
·[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梁爽]新疆锡伯族的本土化与族群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