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传承不是简单复制
  作者:戚志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4-20 | 点击数:4311
 

   近年来,非遗保护如火如荼,各种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生产性保护、数字记录保护等,除了在物质形态层面加强保护,树立保护文化生态根源的理念尤为重要。

  民间艺术如鲜活的生命,其成长需要一定的土壤,那就是民俗。只有产生于传统民俗中的民间艺术才能保持鲜活的原貌,更好地传承保护下去,因此激活并保有民俗是保护民间艺术的重中之重。例如,年画是年关临近,百姓为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而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把年画保护传承下来,只是保护其中的雕刻、绘制等技艺远远不够。只有从根本上保持住年画存在的“生态土壤”——年节,并与人们的现代生活元素结合创新,才能使年画自然传承下去。

  传承不是简单复制。民间艺术产生于民众的生活习俗中,相应保护工作也应该注重依靠民间智慧和传统,在制定文化政策时有所倾斜,在积极鼓励、保护基础上传承民俗,让民间艺术在适合其开花结果的土壤中正常生长,而非揠苗助长。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4月20日第1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澳门非遗传承人获颁国家传习经费
下一条: ·江苏:非遗薪火代代传
   相关链接
·[杨镕]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小明]民间艺术文化生态视野下的热贡艺术唐卡传承与保护·[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
·[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
·[赖伟鸿]回归戏剧表演传统:从“戏/俗二分”到“戏/俗并置”的非遗保护范式转型·[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高崇勋 周恩 吕志华]非遗保护视域下山东地方戏曲助力民俗场馆建设研究报告·[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
·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