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 议 议 程 
   10月10日(星期五) 全天报到 地点:昆明翠怡酒店(一楼大厅)    10月11日(星期六) 代表大会    10月12日(星期日) 分组发言(每人发言10分钟,其余时间讨论、总结)   第一组 8:30—10:10  主持人:康丽 评议人:万建中 发言人: 陈连山 论神圣叙事的概念 苏永前 中国上古神话体系重建:方法与反思 李道和 扶桑、桃都神话通解 朱 刚 “山花体”之再反思:从民族志诗学的角度来看 杨杰宏 民俗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南方史诗类型研究 刘美硒 口头传统的延续与流传——《天问》的创世神话结构与南方史诗的比较研究:以《黑暗传》为例 刘文江 谣言、神话及其背后的世界观 赛音塔娜 斡米南仪式中的活态神话   10:10—10:20 中场休息   10:20—12:00 主持人:郭崇林 评议人:刘铁梁 发言人: 安德明 对象化的乡愁:中国传统民俗志中的“家乡”观念与表达策略 陈岗龙 灰姑娘的两次婚姻——卡尔梅克和卫拉特蒙古灰姑娘故事研究 董秀团 印度佛教对白族民间故事的影响 鞠 熙 死而得道的神女——中法同型宗教故事中的身体、超越与家庭观念 林安宁 壮族《麽经》神灵体系研究 刘建波 民间文学视野下的《西南采风录》学术价值初探 吕慧敏 论传统二人转的程式性句词 申小红 北帝灵异传说及其形象变迁——以元明清佛山地方叙事文本为考察中心   13:30—15:30  主持人:祝秀丽 评议人:陈连山 发言人: 万建中 西部民族歌唱传统的分类何以可能 毕雪飞 诵读与祭祀——日本七夕祭文传承形态 彭金山 西和乞巧歌及西、礼乞巧习俗散论 宋红娟 歌谣与情感——从情感人类学看西和的乞巧歌 郭崇林  民间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以赫哲民族迁徙歌为例 柳倩月 明朝时期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批评论要 李雄飞、李院芬 客家山歌传说研究 罗 瑛 仪式、符号与族群意识——以景颇族目瑙纵歌分析为例 郑 艳 竹枝词小史 冯文开 在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间——以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为探讨对象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7:30 主持人:董秀团 评议人:陈岗龙 发言人: 林继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化”的基本类型 康 丽 民间文艺学经典研究范式的当代适用性 祝秀丽 20世纪包公民间传说的采录与研究史略 漆凌云、周超 刘守华的比较故事学研究述评——以“求好运”故事研究为例 薛 洁、朱命爱、尚青云 新疆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探析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 试论民间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环境意识与生态观 于 敏 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李丽丹 河北耿村“聊斋故事”概观 兰 玲 胶东民间传说与地域文化   第二组 8:30—10:10 主持人:林晓平 评议人:安德明 发言人: 刘铁梁 在城镇化过程中理解民俗传统的新变 郭海红 日本城市化与乡愁能动性考察——兼顾城市观与故乡观 耿羽、王会 土地开发型村庄的休闲性质——“公共性”的衰退 李进文、孙亮亮 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石桥火龙考 何 研 浅议广东木鱼书研究 黄桂秋 广西镇安府故地壮族抛绣球习俗 刘冬梅 曼荼罗化的村庄:西藏昌都嘎雪的神圣地境与生态实践 杨红君 《车轴——一个遥远村落的新民族志》——学者萧亮中及其著作   10:10—10:20 中场休息   10:20—12:00 主持人:耿羽 评议人:李道和 发言人: 陈勤建 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及当下走向 张士闪 困境与突破:当代中国民俗学田野研究反思 吴效群 民俗的三种属性及民俗学的三个研究方向 周福岩 日常此在的民俗视域——海德格尔的“在之中”理论及其他 何斯琴 文本与生活:宋元明日用类书的婚礼知识辑录 黄静华 个体的民俗故事:民俗写作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于晓雨 个人生活史之于民俗学的重要性 张怀群 民间记忆田野调查没有完成之期   13:30—15:30 主持人:杨树喆 评议人:周福岩 发言人: 巴莫曲布嫫 参与路径与能力建设:中国民俗学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3-2014) 林晓平、刘珊珊:老庄与民俗 刘晓春 从“日常生活”到“民间工艺”——论日常生活的民艺化 刘晓峰 镜听:声音背后的宇宙模式——从《宇津保物语》的东亚底色谈起 王 京 柳田国男1917年的中国之旅与其影响 龙晓添 “历史”研究路径探讨 王焰安 《民俗学志》:民俗学出版史上弥足珍贵的期刊 王作栋 对《中国民俗志》县卷本记载百年民俗事象的思考 刘 薇 西南联大的民俗研究 吕书宝、李建荣 古代文学文献与民俗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7:30 主持人:吴效群 评议人:刘晓峰 发言人: 郑土有 立足中国本土,深化民俗研究——“五缘民俗”研究的尝试 余 悦 中国茶俗学要义——一种理论构架的初步设计 杨树喆 漓湘文化圈视域下桂林民俗的文化特质 吴晓东 涿鹿之战原型考 杜 鲜 南诏头囊考 施立学 满语满俗与东北地名 王贤友 安徽风俗“三分天下”的独特性 柯小杰 鄂东南民间文化概说 柯玲、邵荣 浅论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民俗教育     第三组 8:30—10:10 主持人:朱以青 评议人:张志春 发言人: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 蔡 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探究 黄 涛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江 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传承人”概念及其拓展 高荷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国家级传承人——以满族说部传承人富育光为例 钱永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艺人——以祁县农村“跑事筵”艺人为例 黄龙光 美国公众民俗学对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 罗长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   10:10—10:20 中场休息   10:20—12:00主持人:漆凌云 评议人:郑土有 发言人: 袁学骏 河北民俗文物收藏和民俗博物场馆建设 宋 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 张润平 试谈城镇化进程中花儿艺术土壤的质变及其窘境——以百名“二郎山花儿”歌手调查为例 肖建华、林德山 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许钢伟 祖训规约与利益驱动——试析傩堂戏的传承动力 李玲、张寿玉 非遗背景下民间传说的保护与传承——以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为例 张启龙、牛德良 鲁西南民俗村建设构想   13:30—15:30 主持人:刘文江 评议人:黄涛 发言人: 刘德龙 地域文化元素在全国性节日中的鲜明印痕 张志春 斟酌中外 咸思改服——康有为两极摆荡的服饰思想 焦虎三 羌族服饰发展概要 刘桂荣 发掘文化资源,拓宽靖西绣、锦品牌建设的路径 刘 程 精神与情感——论中国传统首饰艺术审美与文化的契合会通 梁起峰 面塑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变迁——以山西省定襄面塑为个案 陆建芳 江苏常州留青竹刻发展变迁 荣 新 丧葬纸扎的源起及其象征意义 李建荣 庆阳民间画历史与现状调查 沈 昕 徽州楹联的民俗学解读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7:30 主持人:陆建芳 评议人:高荷红 发言人: 吕韶钧、张维凯 民间习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社会文化基础 孙亮亮、董立 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变迁研究 雷冬文 广东遂溪文车醒狮艺术团发展模式之调查研究 杨 凤 文化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文化自觉 张朝敏 非遗语境下民俗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 朱以青 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黄志强 唐山缸窑粗瓷生产与民俗文化 程 宜 广彩《扒龙舟》及相关习俗 王学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层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第四组 8:30—10:10  主持人:施爱东 评议人:萧放 发言人: 乌丙安 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 杨旭东 大理白族的莲池会与女性的日常生活管理 白  莉 圈里圈外——义乌穆斯林文化“圈”的互动研究 李 高 城镇化进程中的“香头”权威与社区秩序 刘德增 杌櫈、座次与合餐 李志斌 当代合阳农村修谱活动的调查与研究 王明远 山东枣庄地区“仁兄弟”现象的人类学考察——以枣庄市市中区涝坡村为例 刘兴禄 湘西用坪还傩愿重建中内在机制的调适功能探究   10:10—10:20 中场休息   10:20—12:00 主持人:杨旭东 评议人:唐仲山 发言人: 萧 放 孝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意义 陈华文 两晋丧葬制度 彭伟文 城镇化还是非农化——“珠江模式”与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初步思考 徐赣丽 公共空间与村民的民俗生活——侗族村寨文化内在逻辑关系的呈现 王 尧 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之法则——以山西洪洞地区的二郎传说与信仰为对象 陶 波 民间信仰,宗族与社会变迁——以滇东“三姓村”为个案 李 琳 信仰但不皈依:社会发展与女性信仰变迁——以南岳朝香女性为例 刘百灵 洛阳民俗中的吉祥文化   13:30—15:30 主持人:彭伟文 评议人:张士闪 发言人: 叶 涛 从国家宗教到民间信仰——泰山文化的历史轨辙 史耀增 合阳民间药王信仰调查 刁丽伟 牡丹江地区满族祭祀仪典程式化的研究 郭泮溪 祖先神信仰普泛化与地方保护神——以胡峄阳信仰为例 唐仲山 青海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基本特征 肖文朴 桂东盘瑶“度戒”仪式中的几种信仰体征 李 鹤 云南大理下关将军洞本主李宓崇拜初探 黄清喜 宗族傩的宗族化——兼论石邮傩傩源及其流变 石丽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南族“肥套”相关问题的文化解读 赵李娜 中国现代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开创与扭结——兼论顾颉刚先生对两学之贡献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7:30 主持人:陈华文 评议人:徐赣丽 发言人: 敖 其 蒙古族头饰类型探析 双 金 古代蒙古服饰文化诸形式考 吴裕成 漕运、海神与一座城市的兴起——天津历史发展视野里的妈祖文化 周金琰 湄洲妈祖祭祀供品调查 周丽妃 妈祖信仰的陪祀体系及其特征 李跃忠 湖南影戏中的神异现象简论 徐月强、李丹妮 对兖州民俗“请猴”活动的调查思考与价值探析 温小兴 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以官纯寨为个案的考察 郑庆杰 风水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成——一个现象学的视角 陈小琴、李雪蓓 清代以来三峡民间土地神与土地信仰研究   第五组 8:30—10:00  主持人:张礼敏 评议人:叶涛 发言人: 尹虎彬 民俗学的传统节日研究——关于河北乡村的元宵灯节 张 勃 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基于重阳节当代变迁的思考 王知三 陇东时令节日文化考察报告(平凉市部分) 胡 晶 嘉兴端午习俗民间故事挖掘的文化价值 缪雪峰 传统节日与新兴节会调查研究——以端午节与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为个案研究 彭栓红 神圣的仪式与世俗的狂欢——传统节日中的怀仁旺火文化解读 刘镜净 老挝班或旧寨阿卡人节庆习俗研究 刘 岚 雷州半岛节日民俗文化事象——年例的表现类型及留存原因探讨   10:00—10:10 中场休息   10:10—12:00  学生专场 (每人发言10分钟) 主持人:高健 总评人:尹虎彬 发言人: 侯小纳 陌生人的神圣性探究 (互评人:张琼洁、孟丹丹) 郑立立 圣水寺儒门圣教研究 (互评人:金红、靳晓頔) 叶建芳 从布努瑶仪式看神圣与世俗两套关系互动 (互评人:吴新峰、郭重孟) 乌兰 民族宗教学视阈下的蒙古族“腾格里”信仰 (互评人:王琨、高蕾) 王鑫  夕月坛与月亮文化传承 (互评人:薛俊丹、张玥) 刘慧 台湾蒋公信仰特征探究——以高雄旗津地区蒋公报恩观、蒋公感恩堂为例 (互评人:张琼洁、郝晓源) 钱斌 变形、遇仙与穿越——以民间信仰为维度的形态学分析 (互评人:雷天来、朱卿)   13:30—15:30 主持人:吴新峰 总评人:张勃 发言人: 靳晓頔 中国人的“本命年”信仰 (互评人:侯小纳、郑立立) 金红 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 (互评人:叶建芳、周之润) 赵海清 商羊舞的民俗文化探析 (互评人:周波、黄美龄) 薛俊丹 尼西藏式黑陶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研究 (互评人:叶建芳、李岚) 韦妮 壮族石磨文化浅析 (互评人:乌兰、刘慧) 赵京伟 东阳木雕的本真性研究 (互评人:高健、钱斌)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7:30 主持人:苏长鸿 总评人:王京 发言人: 蓝媛媛 忻城壮锦的调查与研究 (互评人:吴莹、郑立立) 雷天来 另一种“文本”:图像民俗志——北宋风俗画《金明池争标图》的民俗解读 (互评人:王明月、赵海清) 陈琳 隆回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互评人:刘慧、高蕾) 李岚 四川绵竹年画《迎春图》的民俗内涵 (互评人:张玥、谈思嘉) 黄美龄 画眉深浅入时无——中国传统画眉材料初探 (互评人:王琨、周瑜) 胡玉福 技术变革对民间艺术的影响 (互评人:张多、刘慧)     第六组 学生专场 (每人发言10分钟) 8:30—10:00  主持人:周波 总评人:巴莫曲布嫫 发言人: 高健 少数民族神话的当代变迁:以拉祜族“牡帕密帕”和佤族“司岗里”为例 (互评人:谢周宏、张彰) 高蕾 探究《格萨尔文库》与《奥德赛》对英雄不在家之“家”的描述 (互评人:侯小纳、李晓宁) 吴新峰 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多元文化图景——新疆阜康天池西王母神话传说田野调查初步分析 (互评人:金红、王鑫) 张多 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以哈尼族鱼创世神话为中心 (互评人:林海聪、李娟) 朱卿 西南少数民族神话化生母题探析 (互评人:乌兰、苏长鸿) 张玥 对扎努扎别“英雄”形象的再认识 (互评人:胡玉福、吴莹)   10:00—10:10 中场休息   10:10—12:00  主持人:张多 总评人:林继富 发言人: 程鹏 旅游民俗学初探:民俗学对旅游的研究述评 (互评人:林海聪、吴莹) 王琨 浅析辽东满族的婚姻故事 (互评人:王明月、张彰) 王明月 IT笑话叙事中的“程序猿”——程序员的职业反思与身份认同 (互评人:周波、蓝媛媛) 张琼洁 超越民俗学的故事研究数据与分析 (互评人:吴新峰、黄美龄) 孟丹丹 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互评人:苏长鸿、张志娟) 周之润 “望夫云”故事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婚俗变迁 (互评人:陈琳、靳晓頔)   13:30—15:30 主持人:张志娟 总评人:陈泳超 发言人: 郭重孟、吴莹 非遗保护语境下的自养型与异养型研究 (互评人:朱卿、张玥) 郝晓源 出版、刊物与学会:汤姆斯的民俗之路 (互评人:周瑜、张琼洁) 李娟    傅山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中华傅山园为例 (互评人:张彰、王鑫) 李晓宁 从“民俗学是感受之学”看“田野作业”和“民俗志 (互评人:高健、林海聪) 乔永娥 云南省富宁县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木亭节调查报告 (互评人:张多、薛俊丹) 苏长鸿 生态抗争中的权力博弈及其话语变迁——基于云南省X县反坝事件的思考 (互评人:林海聪、张玥) 谈思嘉 南京白局现状分析及保护传承对策刍议 (互评人:程鹏、孟丹丹) 王蕾 跨区域民族的文化图景——以云南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为例 (互评人:李娟、程鹏)   15:30—15:40 中场休息   15:40—17:30 主持人:程鹏 总评人:刘晓春 发言人: 吴莹 现代背景下地方节日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 (互评人:周之润、乔永娥) 谢周宏 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探讨 (互评人:王蕾、朱卿) 张彰 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概念的“民俗”称谓分析 (互评人:韦妮、乔永娥) 张志娟 福建协和大学之民俗研究 (互评人:吴新峰、高蕾) 林海聪 从地方拯救民族——中国早期民俗学史的再解读 (互评人:蓝媛媛、郭重孟) 周波 中国“义门”文化与旌表制度 (互评人:王蕾、王明月) 周瑜 现代婚礼中的传统的回归——安阳地区婚礼仪式变迁田野调查 (互评人:高健、李娟)   10月13日   代表离会或考察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   2014年10月6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