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点击看大图
王霄冰

 

  王霄冰,女,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民俗学专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化遗产》副主编;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
 
  研究领域:民俗学;文化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要经历:
  1988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民俗学方向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硕士导师:陶立璠;
  1992-1997 留学日本并在爱媛县国际贸易中心任职;
  1998-2003 德国波恩大学攻读汉学博士学位,副修民族学和日本学;
  2004 获得德国波恩大学汉学专业博士学位(Ph.D.),导师:顾彬(Wolfgang Kubin);
  2003-2004 留校担任顾彬教授的科研助手;
  2004-2005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字专业博士后,合作教授:臧克和;
  2005-2008 德国慕尼黑大学亚洲学院汉学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
  2010-  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科研成果:
 
  一、专著
  1.《服饰与文化》(合著,第一作者),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
  2. Zwischen Moderne und Tradition(德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张承志评传》),Peter Lang国际出版公司,2004年。
  3.《玛雅文字之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4.《南宗祭孔》,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编著
  1.《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合编,第一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
  2.《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民族出版社2008年。
  3.《广义文字学研究》(合编,第三主编),齐鲁书社2009年。
  4. Time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英文,《中国古代的时间和仪式》,合编,第一主编),德国Harrassowitz出版社2009年。
  5.《传统的复兴与发明》(合编,第一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6.《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法:民俗主义·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上下卷,合编,第二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研究资料汇编》,(合编,第一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年。
  8.《燕影剧——晚清北京皮影戏唱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三、主编丛书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021年。
 
  四、主要论文
  1.《民间故事中的考验主题与成年意识》(合作,第一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3期。
  2.《从成年主题故事看民间故事的层次结构》(合作,第一作者),《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第3期。
  3.《论汉字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功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玛雅文中的异体字类型简析》,《中国文字研究》第6辑(2005)。
  5. “Text und Kanon”,minima sinica 2006.2。
  6.《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收入周星、王霄冰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法:民俗主义·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商务印书馆2018年。)
  7.《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8.《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9.《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0. “‘Langwaehrend’oder,ewig’?Die Bedeutung des Wortes yong und das lineare Zeitkonzept im frühen China”,in:Zurück zur Freude.Studien zur chinesischen Literatur und Lebenswelt und ihrer Rezeption in Ost und West.Festschrift für Wolfgang Kubin,St.Augustin:Institut Monumenta Serica 2007,pp.393-410。
  11. “Das kulturelle Gedaechtnis Chinas:Formation,Zerstörung und Wiederaufbau”,in:China und Lateinamerika.Ein transpazifischer Brückenschlag,Berlin: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2007,pp.137-163.
  12. “Ancestors in Maya and Shang Chinese inscriptions”(合作,第二作者),Paideuma vol.54(2008),pp.129-149.
  13.《文化记忆与文化传承》,《励耘学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2008年第1期。
  14.《德语圈海外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合作,第一作者),《思想战线》2008年第1期。
  15.《图腾主义的终结:列维-斯特劳斯如是说》,《仪式与信仰》,民族出版社2008年。
  16. “Das Bild der Ahnen”,Menschenbild in China.Jahrbuch der DVCS 5,Wiesbaden:Harrassowitz 2009,pp.165-185.
  17. “Concepts of Future in Early China”,in:Time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Wiesbaden:Harrassowitz 2009,pp.169-188.
  18. “Zukunftsperspektive und Geschichtsbewusstsein in altchinesischen und mesoamerikanischen Hochkulturen”,in:Das kulturelle Gedaechtnis Mesoamerikas im Kulturvergleich zum Alten China,Berlin:Gebr.Mann 2009,pp.41-75.
  19.《礼贤城隍庙:地方历史和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温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0.《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
  21.《德國傳教士眼中的曲阜孔廟與釋奠禮儀》,《“世界的孔子:孔廟與祀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2010年。简体字版收入叶涛、刘慧主编《2011泰山东岳庙会国际论坛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2.《孔子庙祀期考》,贾磊磊、杨朝明主编《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
  23.《仪式的建构与表演——2011清明节曲阜祭孔与祭祖活动的人类学考察》,《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
  24.《影视中的乡土想象与国族认同——以德国的‘家乡电影’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25.《玛雅人的‘他我’观念与纳瓜尔信仰》,《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第5期。
  26.《国家祀典类遗产的当代传承——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收入王尧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社会实践、意识、节庆活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27.《哈萨克阿肯阿依特斯在德国——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全球化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6期。
  28.《本土宗教研究的人类学视角——以儒家祭祀文化为例》,《宗教人类学》第四辑(2012年)。
  29.《玛雅、阿兹特克历法与世界末日神话》(合作,第二作者),《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6期。
  30.《民俗文化的遗产化与本真性问题——以‘九华立春祭’为例》,《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收入周星、王霄冰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法:民俗主义·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商务印书馆2018年。)
  31. “Popular Religious Elements in the Modern Confucius Cult”,in:Philip Clart(柯若朴)主编:Chinese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s《中國民間宗教民間信仰研究之中歐視角》,台湾博揚文化事業2012年。
  32.《中日韩祭孔礼仪之比较》,康保成等著《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与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
  33.《浪漫主义传统与中国民俗学者的责任》,《民俗研究》2013年第2期。
  34.《中国春节在欧洲》(上)(合作,第一作者),《节日研究》第八辑(2013年)。
  35.《德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理念与法规》(合作,第二作者),《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收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委托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文化保护法研究专辑2》2014年12月。)
  36.《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37. “Globalization vs.Localization:Remaking the Cult of Confucius in Contemporary Quzhou”,in:Thomas Jansen,Thoralf Klein,Christian Meyer(eds.),Globalization and the Making of Religious Modernity in China,Brill Academic Pub,2014.
  38.《中国における孔子祭儀礼の形成と中日韓での伝承の比較考察》,松尾恒一主编《東アジアの宗教文化超境と変容》,東京岩田書院,2014年。
  39.《从《祭孔乐舞》看“非遗”的舞台表演及其本真性》,《民族艺术》2014年第4期。(收入岳永逸、林旻雯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表演艺术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40.《公祭的语义衍变、古今形态与当代实践》(合作,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41.《大小传统理论视野下的礼生‘叫礼’习俗》(合作,第二作者),《文化遗产》2014年第5期。
  42.《祭孔礼仪的标准化与在地化》,《民俗研究》2015年第2期。
  43.《浪漫主义与德国民俗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44.《也谈人生礼仪研究的实践性》,《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45.《公祭节日与当代城市人文空间的构建》,《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
  46.《中国民俗学:从民俗主义出发去往何方?》,《民俗研究》201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收入周星、王霄冰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法:民俗主义·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商务印书馆2018年。)
  47.《‘妈祖信俗’:四海同拜的民间信仰”》(合作,第一作者),《世界遗产》2016年第3期。
  48.《唐家湾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珠海城市人文景观的构建》(合作,第一作者),《珠海潮》2017年第4期。
  49.《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合作,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7年第5期。(收入康丽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理论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50.《“記憶の場“としての族譜とその民俗的价価値》,松尾恒一主编《東アジア世界の民俗:社会·生活·文化変容する》,勉粘霭嫔�2017年。
  51. “Folkways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Question of Authenticity—A Study of‘The Beginning of Spring’Festival in Jiuhua,Zhejiang Province,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宋俊华、Bill Ivey(艾伟)、黄永林编《文化对话:中美非物质文化论坛/Cultural Discourse:China-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ums》,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
  52.“Chinese Kazakh Aqin Aytis in Germany: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n ICH Item”,宋俊华、Bill Ivey(艾伟)、黄永林编《文化对话:中美非物质文化论坛/Cultural Discourse:China-U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rums》,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
  53.《妈祖信俗的概念与内涵——兼谈民间信仰的更名现象与制度化问题》(合作,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8年第2期。
  54.《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学术研究》2018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55.《节日民俗志的提出及其关注重点》,《节日研究》2018年第12辑。
  56. “Ethnograhische Forschung von SVD-Missionaren in Qīnghǎi and Gānsù(China)”(合作,第二作者),Anthropos vol.113(2018),pp.51-64.
  57.《民俗关系:定义民俗与民俗学的新路径》,《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6期。(收入安德明主编《2018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58.《从事象、事件到民俗关系——40年民间信仰研究及其范式述评》(合作,第一作者),《民俗研究》2019年第2期。
  59.《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合作,第一作者),《文化遗产》2019年第2期。
  60.《中国民间信仰研究70年》(合著,第一作者),叶涛主编《新中国民俗学研究7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61.《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民俗研究》2020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转载长摘要。)
  62.《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
  63.《作为“记忆之场”的族谱及其民俗学价值》,《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64.《民俗学的实践派与学院派两大传统》,《长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6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问题探析》,《文化遗产》2022年第5期。
  66.《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合著,第一作者),《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
 
 
 
田野中 
 
 
在意大利访问韦大列后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