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易华]尧舜与炎黄──《史记·五帝本记》与民族认同
  作者:易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1 | 点击数:33775
 

  艾斯勒《圣杯与剑》[14]论述欧洲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残酷过程,揭示出欧洲史前湮没无闻的真相。好战尚武的库尔干人多次大规模入侵破坏了母系社会田园诗般的生活带来了父系社会制度:男神代替了女神,剑代替了圣杯。中国或东亚文化模式又何尝不是如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和江上波夫《骑马民族国家》也涉及到了类似的文化模式或制度转换。“殷周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15]。江氏总结说弥生以及前期古坟咒术、祭祀、和平、东南亚式的农耕民族文化被后期古坟现实、战斗、贵族、北亚式的骑马民族文化取代[16]。梅原猛认为日本文化的根本是绳文时代狩猎采集文化,森林是日本人精神的故乡[17];本土文明多层次地吸收外来文化形成“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的日本文化模式[18]。

  汉族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19],是夷夏混合而成。尧舜传说不是历史,炎黄神话不是科学;但我们可以历史地看待传说,科学地分析神话。尧舜和炎黄就算是古人编撰的故事,也反映了一些历史事实,蕴含着科学道理。尧舜是夷人的传说,象征着新石器时代东亚定居农业文化与礼乐文明的兴起;炎黄是夏人的故事,反映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与尚武好战风气的东进。《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本清源,明确尧舜炎黄先后本末关系,才能破除迷信,重新走上和乐之道。

注释:
[1]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2]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原刊《史学集刊》1934年1期,修订稿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8。
[3]王国维:《古史新证》,第2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4]杨希枚:《再论尧舜禅让传说》,原刊《食货月刊》复刊第七卷(1977),收入《杨希枚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李学勤:《西水坡“龙虎墓”与四像的起源》,《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6]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28期,1997年。
[7]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16页,人民出版社,1978年。
[8]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118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
[9] Charles Le Blanc: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yth of Huang-ti , 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13/14 , 45-63, 1985-1986.
[10]王克林:《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下)》,《文物世界》2001年第2期。
[11]谭其骧:《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图》,《文物》1975年第1期。
[12]2002年湖南省考古所在九嶷山玉琯岩发掘出秦汉至宋元时期遗址,规模宏大;后又在隔江村发掘出夏代祭坑。湖南省政府于2006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二)在九嶷山举行祭舜大典。
[13]顾颉刚:《鸟夷族的图腾崇拜及其氏族集团的兴亡》,《中国史学集刊》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14]其后裔陈、胡、虞、姚、袁、田、孙、王、陆、车等百余姓,人口2.6亿之多,遍布五大洲数十个国家,1985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15]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十册虞字条,第十三册尧字条,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16]裘錫圭:《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容成氏》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249—293页(释文考释)。
[18]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2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9]《子羔》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183—199页(释文考释)。
[20]《唐虞之道》见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157—160页(释文注释),文物出版社,1998。
[1]王明珂:《论攀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第七十三本第三分,2002。
[2]《黄山图经》载“黄山旧名黟山,乃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改为黄山,此地留传“轩辕车会”。
[3] Shaughnessy, E. L.: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riot into China, Harvard Journal Asiatic Studies ,Vol.48, pp.189-237,1988. 王海城:《中国马车的起源》,《欧亚学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02年。
[4]李济:《殷虚铜器五种及其相关之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1935。
[5]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2辑。
[6]林梅村:《祁连与昆仑》,《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
[7]田昌五:《华夏文明的起源》,47页,新华出版社,1993年。
[8] Joseph Fletcher: The Mongols: Ecologic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Harvard Journal Asiatic Studies, V.46 N.1, 1986.
[9] 顾颉刚:《〈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和评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二),中华书局,1988。
[10]《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五帝德》、《帝系姓》指《大戴礼记》的两篇,《孔子家语》也有这两篇。《孔子家语》、《大戴礼记》应是汉代文献,皆非正经,故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故多不传学也。
[11]《崔东壁遗书·补上古考信录》注意到《史记》等帝王世系的矛盾:舜娶尧二女乃是娶其曾祖姑,而禅让于禹是上传其曾祖父。
[12]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道德伦理未必与时俱进,且有日益败坏的可能。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获奖论文《科学和技艺的复兴有助于敦风化俗吗?》(1750年)雄辩地论证了这一点。
[13]顾颉刚:《古史辨》第四册《序文》(193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4]艾斯勒著,程志民译:《圣杯与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5]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10,1921。
[16]江上波夫著,张承志译:《骑马民族国家》,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17]梅原猛: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元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18]梅原猛:《日本文化论》,讲谈社,1976。
[19]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学说连线 2010-11-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文学
下一条: ·[史良昭]《赵氏孤儿》故事考辨与历史复原
   相关链接
·[陈民镇]尧舜之谜 ——重读陈泳超先生《尧舜传说研究》·[周晓冀]汉人宗族的移居传说
·《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在上海书展首发·[高有鹏]关于神话重构与尧舜“禅让”神话的真相问题
·陈泳超:《尧舜传说研究(精)》·[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
·[张新斌]百余年来“黄帝纪年”倡行的两次高潮及意义·昆仑神话:炎黄子孙的文化烙印──访北师大教授杨利慧
·[王明珂]炎黄子孙是谁? ·[邹明华]“伪”历史与“真”文化:山西洪洞的活态古史传说
·[陈泳超 等]羊獬、历山三月三“接姑姑”活动调查报告·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 学者:先秦历史更清晰
·周文王临终遗言《保训》面世·[刘国忠]《保训》与周文王称王
·失传两千年《尚书》重现·[沈建华]《保训》所见王亥史迹传说
·[李均明]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 ·[李学勤]周文王遗言
·[赵平安]《保训》的性质和结构 ·清华获该校校友捐赠的2100枚战国时期竹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