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宋靖野]从仪式理论到社会理论:过渡礼仪的概念系谱
  作者:宋靖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22 | 点击数:12298
 

  [1]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2]张举文:《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

  [3]韦冬妮:《维克多·特纳及其仪式理论——〈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述评》,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梁宏信:《范·热内普“过渡仪式”理论述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5][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0页。

  [6][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39页。

  [7][美]特纳:《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8][英]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卢德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第38页。

  [9][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39页。

  [10][英]奈杰尔·拉波特、[英]乔安娜·奥弗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张亚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第218页。

  [11][英]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卢德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第38页。

  [12][英]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黄剑波、柳博赟、卢忱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5页。

  [13][英]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63页。

  [14][英]奈杰尔·拉波特、[英]乔安娜·奥弗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张亚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第220页。

  [15][美]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29页。

  [16][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17][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8页。

  [18][美]乔治·E.马尔库斯、[美]米开尔·M.J.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25页。

  [19][挪威]弗里德里克·巴斯:《族群与边界: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页。

  [20][美]阿尔君·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刘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第239页。

  [21][美]阿尔君·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刘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第240页。

  [22][美]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1页。

  [23]Foucault Michel,1984,"Right of death and power over life".In Foucault Reader,edited by Pual Rabinow:patheon bools.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第32-3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麻国庆]跨区域社会体系:以环南中国海区域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研究
下一条: ·[杜佩红]民族、女性与商业
   相关链接
·[张淇源]作为类民俗的圣地巡礼: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孔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空间规划的要求、模式与建设原则·[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孙笑非]新式家具下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家庭生活的变奏与空间秩序重构·[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
·[李一]重庆大足宝顶香会田野考察·[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田兆元]“元宇宙”神话叙事与谱系构建·[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朱慧慧]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历史溯源与空间建构
·[周雨童]诗意空间·地域色彩·传承发展·[张琪舒涵]灰陶工艺构建下的生活空间
·[张可佳]明清时期河南浚县碧霞元君信仰的载体及其功能·[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