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耿羽 王德福]类型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村庄“人情”研究*
  作者:耿羽 王德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2 | 点击数:17133
 

  注释: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宋丽娜、陈锋、林辉煌、桂华以及《青年研究》编辑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1]当然,杨美惠在《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一书的最后,也简略地提到了中国农村与城市的不同:在农村文化中,人情这种话语实践要比工具性关系更占优势。

  [2] 在中国的生活语境中,人情这个词的义涵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本文特地用加了引号的人情来表述特定的意义:本文中,“人情”指在一定生活圈子内,人们(尤其在仪式性活动中)互相馈赠礼物的行为。

  [3] 这方面的论文有:黄玉琴:《礼物、生命仪礼和人情圈——以徐家村为例》,《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期;朱晓莹:《“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对苏北一农户人情消费的个案分析》,《社会》,2003年第9期;刘军:《农村人情消费的经济学思考》,《消费经济》,2004年第4期;胡杰成:《理性或非理性?——试析目前农民人情消费之风》,《调研世界》,2004年第12期;马春波、李少文:《农村人情消费状况研究——鄂北大山村调查》,《青年研究》,2004年第12期;撒军:《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人情”表达思考——以宁夏西吉县兴隆镇为例》,《回族研究》,2006年第1期;等等。

  [4] 本文说的“姻亲”,指的是广义的姻亲,即一切由婚姻建立的亲戚,既包括男方家原有的姻亲,也包括女方家那些新建立的姻亲。

  [5] 类似的俗话是“千百年家门,六十年亲戚”,即宗亲是长期交往的,而与姻亲的关系是比较短暂的。

  [6] 这里只借鉴黄光国关于“情感性的关系”和“工具性的关系”的总体辨析,实际上,黄光国文中的“情感性的关系”和“工具性的关系”与本文所说的情感型“人情”和功利型“人情”在内在含义上并不完全一致。

  [7] 经济因素是能够吸引村民的:如辽宁凤城D村中有不少煤矿,浙江奉化村庄中花木种植产业发达,村庄内的谋生机会吸引着当地村民过着面向朝内的生活。

  [8] 文化因素同样能够吸引村民:如宗族性村庄中,由于宗族塑造的文化上的向心力,即使有些人在外面工作,他们也会时常关心村庄内的各种事务。

  [9] 例如3组40户人家中,就有8户是1980年代以后迁来的。

  [10] 浙江奉化村庄中,普通事情礼金标准为500~1000元,而婚事礼金标准为1000~3000元。村庄礼金上涨的过程,快于村庄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994年到2007年增长了七倍,而同一时期,人情礼金却增长了十倍左右。

  [11] 在我们搜集的一份礼单中,朋友所送礼金的金额,最低220元,最高则能达到1600元。

  [12] 如“是否为村民做了事情”。

  [13] 宜都的一个亮点是出台了“村级后备干部”的政策,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干部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的窘境。


  (本文刊于《青年研究》2010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生杰]用文化人类学观点解读《诗经》
下一条: ·[邓大才]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
   相关链接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吴言]劳作模式与村落共同体的关系·[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
·[高忠严]巷道:理解中国村落的重要分析单位·[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郭炳亮]中国村落防御史论纲·[耿羽]侨乡仪式性人情异化的移风易俗治理研究
·[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
·[张磊]村落公共性再生产中的知识权力机制·[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于学斌]以乡愁文化为基调的村落景观再塑·[杨桂珍]二零二零年山东省莱州市某村落的一场婚礼调研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