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安德明 廖明君]走向自觉的家乡民俗学
  作者:安德明 廖明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4 | 点击数:20108
 

廖:近期你还有什么别的研究计划吗? 
安: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打算以自己家乡一个村落中神庙的重建及神灵信仰的变化情形为主,来考察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关注的问题将包括:在这个不断迈向现代化的村落中,人们对神灵信仰的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村落中的神庙在“文革”之后是如何被重建起来的,中间有什么样的复杂过程?在神庙重建的过程中,来自国家政策、经济力量、集体记忆、个人创造以及制度化宗教的不同力量,是如何相互协商、相互影响的?民间信仰中的不同力量又是如何相互冲突、妥协和融合的?科学技术的逐渐推广、地方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对民间信仰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村落中的不同个体又是怎样应用民间信仰的策略资源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的?等等。我想通过细致的调查、详尽的描述,在回答以上问题的同时,也对目前学界有关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传统与个人的创造性等话题的讨论,贡献一个中国民俗学者的看法。 
在这一研究中,我将注意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对民俗事象(即民间信仰)本身的调查、描写和分析上——这种静态的关注,虽然也有它的价值,但还很不够——而是要在对人们生活全貌的观察中,把文化事象与活生生的人相结合,把文本与具体的生活语境相结合。这样,民俗就不再是那种静态的、被从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抽离出来的文本,而是不断适应各种现实问题而变化的动态的“生存工具”,作为民俗主体的人,也就不再隐藏在事象的背后,而是成为被关注的一个重点。这种做法,与以往的许多研究是有所不同的。过去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把民俗作为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来看待,虽然也重视民俗的“语境”,但实际的操作,却往往只是把民俗作为一种自足的现象进行“全方位”(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对语境的介绍,大多也只限于一种民俗现象位于某一个地区、该地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理特征、这些地区特征如何影响了民俗的形成,等等。这样的做法,只重传承而忽略变化,只重民俗事象而忽略民俗事象的主体——人,特别是具体社区的人及其在具体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境遇,也就不可能去考察民俗作为一种生存资源与现实互动、协商的问题了。 
(本文原发表于《民族艺术》2005年第4期,p18-2471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安德明的博客 2009-01-12 22:05:5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流动的“民间戏剧”:康保成先生访谈录
下一条: ·[访谈回顾]赋予传统文化节日新意义
   相关链接
·[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沈莉]展望:乡愁和家乡民俗学的新发展
·[安德明]作为范畴、视角与立场的家乡民俗学·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周星]生活革命、乡愁与中国民俗学·[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
·文远荣:把苗族文化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到底·“美丽乡村”遭遇文化凋敝难题
·七旬老人50年采录万首民歌·陕西10村民耗时4年编“村志”:7万字 含民俗人物
·运河民谣——一个农民的文化苦旅 [视频连播]·聊城老农收集民谣成痴 33年为“事业”坑苦一家老小
·[安德明]民俗学家乡研究的理论反思·[吕微]家乡民俗学——民俗学的纯粹发生形式
·刘铁梁:学术自觉与文化批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