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汪丹]分担与参与:白马藏族民俗医疗实践的文化逻辑
  作者:汪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19 | 点击数:8714
 

  四、白马藏族民俗医疗实践的文化逻辑

  民俗医疗或许并不像某些人所宣称的,代表着现代医学的未来;然而如果我们试图思考医学的未来时,民俗医疗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比珍贵的思想源泉。(15)白马藏族的民俗医疗实践是内嵌于亲属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同样的症状,不同的施治过程;医院治疗有效果,仍回村寨延用草药治风湿腿”一边揶揄“搞点小迷信”,一边频繁举办敲鼓敬神治病仪式。这些矛盾现象的背后,蕴含着白马藏人择用与实践民俗疗法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虽有病因解释、医患关系之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亲属与社会关系也在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说,动员与依靠亲属及社会关系的力量分担病痛是白马藏族民俗医疗实践的文化逻辑。这对于医学人类学者理解民俗医疗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具有新的启发意义。

  首先,不单单是“病因解释”让人信服,而更是谁给出的病因解释”才让人信服。可以给出“病因解释”的并非只有医者与患者,还有与患者熟识的同一社会文化系统内的社会成员。尤婆婆与朱婆婆摔伤手腕之后,同样的症状却有不同的治疗过程,其根本在于对“致病因”的不同解释。但这里的“病因解释”既不是医者给出的,也不是患者的自我判断,而是村寨众人的集体判断。另外,不论是求助村寨中的乡村医生,还是“白该”巫师,人们总是先说“病人是我家亲戚”,人际关系信任总是先于对医师身份的信任。人们信服的常常不是民俗疗者的病因解释,而是搜寻病因解释的社会关系路径,即是谁来解释病因(往往由家人、亲戚与朋友等的评价来共同确定)。在克爷爷去往医院治腿时,他信任的也是“医院的大夫是寨里亲戚旭大夫的同学”。相信“亲戚找的大夫不会有锘”,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大夫的“病因解释”了。

  其次,白马藏人依据对自身病痛的判断去“择医而治”。即使医院治疗有效,仍会选择民俗医疗方式,这并非全然是为了“融洽的医患关系”或“心安于一种病因上的解释”,而是通过民俗疗法,病人自身的病痛能够被他人分担。现实中的一些不可言说的“隐疾”,也在民俗治疗仪式里转化成可公开可“共感”的病痛。在朱婆婆、克爷爷的治病经历中,可以看到多种病因解释都被接受了。克爷爷放弃医院治疗执意回到寨子用“效果慢”的草药医腿其用意还在于回寨子治腿能够得到同龄老人们“感同身受”的理解与陪伴。另外,治疗仪式时“白该”给出的“病因解释”常常是暧昧不明的,白该”并不能明确告知病人“究竟是什么在作怪”来让病人心安。这是因为,在白马藏族乡懂得掐算病因的只有两位80多岁的白该”,但因为年纪太大现在已经无法掐算占卜了。现今活跃在白马藏区的中年“白该”,只能依据“算日子经书”推算办仪式的时间与规模至于究竟是什么在作怪是回答不了的。中年“白该”通过保持治疗仪式功能的“全面”性,来消解无法推算出的明确的“致病因素”。因此,一个治疗仪式常常既能解梦、治病又能驱鬼、喊魂、保平安,甚为“全面”。杨家男人请来“白该”作治疗“无名病痛”的仪式,将身体生病、生意不好、夫妻失和、亲戚闹僵等“所有”困扰经由仪式转化成了亲友相聚的契机在边喝酒边吃肉的欢快氛围中,愁苦得到宣泄和释放,病患得以治愈。

  最后,白马藏族民俗医疗的疗效是多层次性的,不仅有生理性、心理性疗效,也有社会性疗效。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不只在于病人能够自已感觉到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的缓解,也在于病人社会关系的修复。病人追求的疗效并非仅是治愈身体的病痛,而是追求一种多层次性的涵盖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的完整意义上的平安。白马藏人的就医实践过程不是个体性的,而是需要社会群体参与的例如仪式治疗中“参与的人越多仪式效力越大”,“人气”是保证仪式起效的关键所在。这与其他社会中讳疾忌医或者隐藏、压抑病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来参加仪式的人,是以“我家办仪式”、“我家办招待”、“来我家吃肉”的名义被邀请的,来的人并不会感到需“分担病痛”的负担或责任。办仪式的人家也常常会有“不请自来”的亲友。不少亲友为的是找到一个聚会的机会可以“去凑热闹”、“去摆挑”(”聊天”、“去喝酒”,办仪式的主人家也不会有“治病仪式要请亲友协助”的顾虑。病人的治病过裎是社会关系的动员与参与过程,其间不只有医患关系,还有病人、病人家庭、病人亲属、病人所在的社群等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治病过程也就是修补社会关系的社会交往过程。民俗治疗仪式的疗效不仅仅是个体性的更是社会性的。民俗医疗所具备的生理性与心理性疗效,尤其是社会性疗效是驱动人们信任并采用民俗疗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陈勤建]当代语境下庙会文化空间整体保护及重构
下一条: ·[安琪]云南的阿育王神话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叙事
   相关链接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王艳 罗钰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的活态传承与破圈传播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杨利慧]“将社区的声音带到最前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的多重实践模式·[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对乌克兰流离失所社区的活态遗产进行确认
·2022年丝绸之路青年之眼摄影大赛:截止日期(2022年7月17日)·[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教科文组织: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东伟]国内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综述·[白莉 邵思聪]共建共享视域下乡村文旅开发的路径探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