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作者:杨化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29 | 点击数:11820
 

      2018年8月26日上午学术专场第二组,由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徐赣丽主持,季中扬教授作评议。

      西北民族大学硕士杨琪发表《民俗旅游背景下都市民俗的变迁与重构——以开封夜市为个案》一文,梳理了历史上的传统都市民俗开封夜市盛况,以当代旅游现象及其影响为背景,分析传统夜市的变迁和新夜市的重构,以及现存的传统夜市概况,为民俗旅游模式以及民众生活提供借鉴。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王慧博士发表《节日在城乡之间——城镇化中的山西神池中秋节》一文,以自我民俗志的研究方法,当代城镇化和家庭结构变迁为社会背景,论述了节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以民众对于节日的自主选择探究“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出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李文国老师发表《以厦门为例浅析都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文,以海峡两岸文创交流重镇“厦门”为城市样本,结合国家战略与市场发展,提出厦门文创产业应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更新化等策略。

      浙江省慈溪市非遗办陈趣联发表《民俗在浙江休闲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一文,总结了休闲农业中乡野、本土和新奇的可用资源,指出产业布局、项目档次、人才短缺、缺少团队等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苏娟博士发表《种植技艺传承保护状况研究——以上海三林崩瓜种植技艺为例》,以三万多字的三林崩瓜种植技艺的田野调研资料为基础,分析非遗种植技艺传承保护在城市环境中的困境,论述其对于城市文化记忆重建的积极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邱爱园发表《浅析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业神灵信仰之特征》一文,以信仰心理和对象为基础,论述了商业神信仰的包容、行业、附会、随意性等特征,最后阐述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钱钰发表《经济民俗学的学界图景与回顾反思》,回顾了30余年的经济民俗学研究,划分出1985年以前的萌芽期、86-99年的争鸣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初成期,提出了经济民俗学的主线、民俗经济的新路和经济民俗学科化的分支建设等思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
下一条: ·“《民俗》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相关链接
·[余张妍]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故乡”的再检省·[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岳永逸]“杂吧地儿”:中国都市民俗学的一种方法·探索都市民俗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经济民俗学:传统民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
·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论坛暨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岳永逸]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
·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徐赣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上风第五届都市民俗学论坛“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征文启事·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
·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林海聪]民俗学的“新声”与“新生”
·[刘垚 沈东]回顾与反思:中国都市民俗学研究述评·第四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在沪召开
·第六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在巴黎召开·第四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