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姚新勇 周欣瑞]“南方”的发现,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百年中国神话学
  作者:姚新勇 周欣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06 | 点击数:7446
 

  如果说上面所讨论的几例都属于反思、突破的搁浅,那么还存在一种更为简单甚至可能粗暴的对策,那就是更为直截了当地将中国神话学的与华夏民族联系在一起。譬如刘宗迪先生的《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一文,开篇就豪迈、不可质疑的语调宣布:“龙之为物神矣”!“神龙”在华夏民族的信仰系统、文化传统、典章制度、政治话语中具有绝对的核心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龙的崇信和敬畏,早已潜移默化变成了华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族类认同感,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液里,成为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绵绵不绝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以至于我们甚至以‘龙的传人’自居。可以说,龙的神话与信仰作为一个华夏民族自我认同的宏大叙事和伟大传统,深深地塑造了华夏民族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命运”。而这一切又相当集中地表征于华夏民族的传世文献中,因此,“研究像龙这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历史记忆,必须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包括出土文献)”中去。

  宗迪先生是笔者相当敬佩的学者,但看到一个具有深厚民间文学、人类学研究实践的学者,一个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反省精神和“设身处地的同情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者,竟然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说话,真的相当吃惊!这样的言说,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或“国族主义”了,而与网络上的中华汉民族主义相差不远了。当然,情绪性的族裔民族主义言说,并不仅止于汉族,激烈的、不同族裔的民族主义同样曾经相当广泛地表现于网络空间。至于具体到神话学领域,将某一神话与特定族裔的“文化血脉”、“民族精神”自豪地挂钩的情况,在网络上也可说是触手可及。而且正如宗迪先生言辞所折射的,各类网络族裔民族主义神话观的表现,不只是无知网民的情绪宣泄,也有着我们学者研究工作背后的间接支持,尽管其中并非都是直接的民族主义情绪使然。

  譬如吴晓东先生就指出:“综观神话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多是蔽于历史研究的阴影之下,似乎不是在研究神话,而是在研究历史”,“以神话来佐证历史,以历史的视角来研究神话,总是有很大的市场”,尽管神话与民族历史之间对应关系“不是很可信的”。因此,神话学研究就具有了现实的“文化压力”。面对不同的文化压力,学者们为了不损害所研究对象的民族情感,不惜删除或修改原本的神话材料,而当形式、语境发生变化时,原来被删除或修改的内容又可能成为不同族群“争夺”的对象。有时有些神话材料的阐释,明明是存在争议的,但为了达到将它们“确凿无疑”地归为某个族群或民族,达到以神话证民族历史的目的,也不惜进行想当然的生硬修改、解释,所以就出现了不少“通过学者解读,以民间的面目出现的神话传说”,“其影响不可说不大”。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揭示了隐藏在中国神话学内部的深层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概述了它们(尤其是内部二元对立话语逻辑)对百年中国神话学发展的推动与制约。无疑,要想更好地继承并突破前人的研究,按照以往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无论是以所谓更为“科学”的方法与世界接轨,还是施之以中国性的改造;无论是破除狭隘的中原(汉族)中心论,更为广阔地吸纳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神话资源,还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华民族一体性的补充;至于说那些更为排他性的族裔民族主义性质的方案,就更不可取了。

  中国神话学研究新格局的开拓,可能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制约性的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不过对它的认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易地跳出它的规约,因为促使之生成的基本语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还是神话学学科,强势西方、弱势中国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神话学学科虽经后学的冲击,但其性质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听任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的支配而无所作为,或简单地以后学解构主义为理由,一厢情愿地想象众声喧哗的美妙。神话或神话学的普遍性、共通性、共有性、对话性并不会取消不同国家神话学之间的角逐与博弈;重视中国多民族神话的丰富性,也无法排除不同民族或族群神话之“民族性”体认的差异、紧张乃至冲突。不错,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向世界学习,努力探索中国神话学学科的自主性,坚持多元一体的原则,这都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底线。但是这种“政治正确”性的宣言,或片面选择、自相矛盾性的探索,可能都于事无补。在清楚地认识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以及难以摆脱的前提下,我们所应做的或许只能是:一,自觉地同廉价的世界大同主义、科学方法普世论、民族虚无主义、狭隘的爱国主义、族裔民族主义等划清界线;二,清醒地认识“神话与民族、民族性”关联的非本质性、相对性、甚至似是而非性;三,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身份的多重性与所处语境的多样性。这几点意味着,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不可能以单一性的身份实践,而且这种不可能性不仅贯穿于我们实践的整个过程中,甚至落实于每个时间点上,套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我们或许只能是“其所不是,又不是其所是”;而换用鲁迅的说法,我们只能选择“横站”的姿势。

  (本文刊于《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3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丹·本-阿默思]民俗的定义:一篇个人叙事
下一条: ·[王京]1917年柳田国男的中国大陆之旅及其影响
   相关链接
·[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邵晨宁]古代“麻风女型故事”的形成及其意义·[李扬 陆慧玲]近年西方学界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
·[赵蕤]日本神话学“南方说”研究·[王雨蒙 秦天碧]《倦游杂录》中南方特殊的饮食习俗载录
·《遗产》首发式隆重举行·[谭佳]反思与革新:中国神话学的前沿发展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刘璐瑶]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共性研究
·[杨杰宏]多元化的南方史诗类型思考·[吴道毅]“五四”以来南方民族文学的话语建构及其嬗变
·[吴晓东]影像视域下的中国南方史诗与仪式·用语言学方法解决神话研究问题
·[吴效群]探索中国神话比较研究之路·[黄泽]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述评
·[曹茂 秦莹]南方丝路重镇会理端午饮食习俗考·第三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年会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层论坛:邀请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