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兼谈宗教信仰与医疗的关系
  作者:徐义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01 | 点击数:15170
 

  宗教信仰与医疗之关联

  总体来看,哈尼族社会中宗教与医疗互为补充以解除人们的病痛,宗教与治疗又是重叠的, 仪式专家同时也是疾病治疗者。同时,不难看出,哈尼社会中存在着人类学家称为“多元医疗”的体系,大众的、民间的和神圣的三个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交叠在一起。

  医学人类学家认为任何一种文化中,疾病观和疾病理论都是其中极为的重要的一个文化特征。疾病理论体系包含了对于身体的认知、患病的原因、治疗的手段、健康的定义等,它是一种文化的构架,也是人类认知取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处特殊地理环境之中的哈尼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灵魂信仰、鬼神信仰和祖先崇拜等信仰习俗, 其宗教形态上依然保持着古老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又以“万物有灵”为其信仰基石,以祭祀、叫魂、占卜为其主要活动内容。

  哈尼族的疾病认知与其传统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千百年来,宗教信仰深深扎根于哈尼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 不仅极大地影响着哈尼人对疾病的认知和对健康的理解,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哈尼人的医疗实践与活动。时至今日,仪式医疗依然是哈尼族传统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哈尼人形成了独特的身体观念和疾病观念,这与其传统的固有的宇宙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哈尼人看来,个人的身体与宇宙和大自然是相互紧密关联的,疾病的出现即意味着某种与宇宙秩序之间的混乱和冲突。因此,要治疗疾病,就需要重新调和人的身体和宇宙秩序之间的关系,而担负起调和任务的便是哈尼族的文化集大成者——祭司贝玛,他们采取叫魂、驱鬼、诵经等方法,而这些又都在其祭词《斯批黑遮》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本祭词整理者李期博先生则在书中后记指出:哈尼民间把“黑遮”的内容分为《斯批黑遮》和《擦批黑遮》两大类。这是根据贝玛的能力、等级和祭祀性质分类的。总的来说,哈尼族的宗教祭词,无论是《斯批黑遮》还是《擦批黑遮》都是由若干“尼扎”构成的,每个“尼扎”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祭词,进行某项祭祀活动,贝玛就要背诵相应的祭词,《擦批黑遮》包含的“尼扎”相当多,据说有“九把头发那么多”。至此可以看出,祭词《斯批黑遮》所包含的内容上真可谓是博大精深,本文囿于笔力所限,则只主要着墨于宗教祭词中的疾病治疗认知部分,试图勾勒出一幅大概轮廓的哈尼族关于疾病的认知图景。

  总体说来,《斯批黑遮》是一部重要的哈尼族民间文学作品,也是哈尼族口头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同时,作为一部重要的宗教文献,现在还仍被祭司主持仪式中广泛使用,因此又是一项难能可贵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原载《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文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宗教艺术遗产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崔蕴华]海外遗珍:牛津大学所藏中国宝卷
下一条: ·[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王蕙]西双版纳哈尼族“嘎汤帕”节日调查报告·“哈尼文化记录行动”在京启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