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刘铁梁]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
  作者:刘铁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8 | 点击数:12197
 

  (二)现代旅游业与传统的出行民俗

  旅游在今天成为了现代服务产业,但是它实际上是依托了人们的生活文化传统,比如,外出做工、经商、探亲、访友等民俗,还有赶集、上庙会等出行习惯。所以,现代的旅游业,其实是根据人们的这些习惯而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提供交通、住宿、餐饮等方便,在一定意义上是面对全社会,而不只是面对游客。从人们的经验来说,日常外出和旅游对外也很难严格地划清界限,只要是外出,就要与各种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例如,民工在春节期间回乡,遇到人流拥挤、买票乘车的困难,最后终于见到亲人,不也是一种难忘的人生经验吗?所以,民俗学有必要从民俗传统的角度来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和服务,给人们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在日常出行和旅游出行中都不知不觉地增加了费用,怎样兼顾发展旅游经济与保持人们热情待客习惯,其实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三)身体移动与现场的文化接触

  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靠车、船等交通工具去到另一个地方旅游,但不管怎样,实际上都是身体在移动,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开拓眼界,增长阅历,所谓“行万里路”。在这种出行、移动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生活乐趣,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这都是从书本中得不到的经历。但是旅游业为了实现经济指标,有时会用粗浅、虚假的宣传文本来引导游客的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游客与当地社会、文化的亲切接触。旅游宣传片、风光片等,对人们旅游目标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但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的身体已经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特别是交往方式。这都是民俗学研究尤其要重视的现象。

  (四)旅游与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

  旅游还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建设,比如,“好客山东”贺年会的推出,是提供了全省规模的一项旅游品牌。在这个品牌的推出过程中,动用各种产业、服务业和各种社会资源,因此在其中有相当多文化消费服务是公益性的。这说明,旅游可以促进甚至带动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建设,也会深刻影响一个地方社会公共行为规范的再建构。这也同时说明,旅游使一个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形成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文化气象。所以民俗学研究也要关注旅游业发展与一个地方社会公共行为规范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关系。比如最近,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湘西的凤凰城,发生了进城要买门票的事情,引起媒体和舆论的一片哗然。我觉得,无论从城市文化开放性来说,还是从乡土文化的亲和性来说,这种作法都是值得商榷的。一个旅游城市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发展,是由当地市民与外来客人相互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不可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一切问题。

  六、结 语

  当前的中国村庄社会,正经历一面发生解体,一面进行再造的过程。这集中表现在村庄原有共同领地的流转和使用方式,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合作组织形式的变化上,这也是民俗文化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从村民的身体经验和日常生活感受来说,村庄劳作模式的转变是他们进行村庄再造的根本行动方式,也是村庄文化传统再生产的一种方式。

  既然村庄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可以融为一体,这就意味着,农村社会中正在发生动摇的情感文化纽带仍有维护的可能,但是维护行动的主体正是村民本身。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正悄然兴起,这就是关于村庄历史以及村民个人生活史的记述,已经体现出村民的文化自觉态度。

  对于民俗学来说,关注村庄记忆的文化实践过程,比之单纯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形式更为重要,也更为贴近乡村生活的现实。民俗学进入村庄的田野作业,包括访谈和交谈,实际上也是参与了村庄记忆的文化实践,再通过民俗志的写作来叙述这些记忆和呈现这一实践,从而能够促进和激扬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这就是感受生活的民俗学。

  在村庄产业转型和劳作模式的变化中,有一种情况是村民进入了乡村旅游服务业。民俗学应当关心这种情况,同时有必要从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文化接触和社会交往等角度,建立起旅游民俗学的方法,开展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民俗学参与当下文化发展实践的一项任务。

  致谢:本文是对一篇讲座记录稿的重写。讲座于2011年11月3日在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进行,硕士研究生李倩帮我做了录音、文字的记录和整理,在此对她表示感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韩雷 杜昕谕]居住空间认同与古村落保护
下一条: ·黄涛:村落的现代化演进与文化传承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