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孙庆忠:人类学汉人社会研究:学术传统与研究进路
——黄淑娉教授访谈录
  作者:孙庆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0 | 点击数:19798
 

  孙:从1952年您开始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到1987年南下广州承担起发展南方人类学的重任,期间您主要从事民族识别、原始社会史、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您却提出研究广东、研究汉族、研究现实问题的主张,那么,这种学术转向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在您看来,对广东汉族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在哪里?

  黄:我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了三十五年半,做了一些研究、教学和行政工作,80年代前半期花了很多时间做大百科民族卷民族学部分的审稿定稿工作。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我开始从事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很明显,在学科被撤销了三十多年以后刚刚恢复,百废待兴,首先要补课,学习、研究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方法,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任务,也是中国人类学复兴的需要。梁钊韬先生于1981年复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带着他的计划书赴京,在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开会征求意见,后来又寄来教学计划,其上开列开设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等课程,给我很多启发。1987年年底我调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是我自己要求调来的,不是你所说的“南下广州承担起发展南方人类学的重任”,这我担当不起。1988年夏与龚佩华老师赴广西贺县瑶族地区调查,酝酿了“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的选题,我们对研究这个题目的必要性有共同的认识,后来得到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得以完成。这是想说明在当时学科发展的形势下如何确定研究方向,也接上你所提出的问题。

  1990年9月我被任命为人类学系主任。在上任的全系教工大会上,谈到本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时,我提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广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的研究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做出自己的特色。第一,要研究人类学理论;第二,要研究广东,研究汉族,广东的少数民族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做了很多工作,海南分省以后,广东的少数民族人口更少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必须研究汉族,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外国都进行汉族研究。人类学要进行汉族的人类学研究,许多学科的研究都与汉族有关,但都不是把汉族作为一个族的群体来研究的,而且在中国民族学发展的进程中,缺乏对汉人的研究。这之前我也一直主张开展汉族的研究;第三,要研究现实问题,不能脱离实际。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人家研究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老是跟着别人走就永远跟不上。在系主任这个位置上必须从全系的角度看,不是说自己做就完了。

  1993年我们的课题“广东族群和区域文化研究”得到美国岭南基金会的资助,我们组织了34人的研究队伍,在17个县市进行调查,以人类学的四领域(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研究方法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研究广东的族群,重点是汉人社会,研究同源于汉族又各具地方特色的广府、潮汕、客家民系及其文化,同时也研究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因此我们对广东区域文化的研究,其意还在探讨对广东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文化因素,对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东经济的崛起作解释。我们认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对经济现象探寻文化根基的解释的依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本文责编:杨秀】

上一条: ·[陈远]老“南开人”的一代风骚
下一条: ·[管彦波]民族地理学:新兴边缘学科的构想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
·[周大鸣]三十而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