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
  作者:贺雪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7 | 点击数:17069
 
当一个地区中,子女对父母照料不够,甚至虐待父母成为常规之后,这个地区老年人的糟糕处境,就会给那些将老的父母以深刻教育,这些尚年轻的父母不敢相信子女在自己年老后会对自己有良好的照料,有足够的关心,有基本的赡养。他们必须在自己还有劳动能力时,为自己未来进行积蓄。一个明智的父母会在为子女操完心后,赶紧与子女分家,趁着自己尚未丧失劳动能力积攒养老钱。子女在刚结婚时,无论是农作经验还是家务照料,都还需要父母的帮助,但父母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任务了,父母越来越多地在经济上和家务上与子女尽早分开,其后果是进一步造成父母与子女的疏离。
一旦父母对养儿防老失去信心,且开始从防老的角度来安排正处壮年的时间,则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子女“操心”,就变得有些奇怪,传宗接代也会成为问题。表现在汝南宋庄村,就有三个层次的逻辑:一是“生两个儿子哭一场”;二是“听说江浙人将儿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三是“生两个女儿的家庭最舒服”,双女户成为村民羡慕的对象。
也就是说,因为老年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11),父母们的“操心”就会失去动力。这样一来,父母就开始放弃一直以来对子女的传统责任。并且一旦村中有人不“操心”,而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时,这种不“操心”就会主导父母的行为,父母对子女的无限责任就会变成有限责任,农村中的代际关系因此达成新的平衡。
 
小结
 
当前在农村调查,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老年人的眼泪和哭诉,都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的甚至过度的责任。不过,变化已在发生,这种变化不是子女对老年人变得越来越孝敬和尽责,而是父母已有不同于过去的考虑。在汝南农村父母要求与子女分立户头,父母在子女成家后立即要求分家以趁还有劳动能力积攒养老钱。辽宁大古村的父母在为子女建或买的新房中,将自己作为房屋产权所有人,子女只有使用权;父母瞒着子女积攒养老钱,即使子女经济最困难时也不愿拿出;除非子女有望考上大学,否则不愿意让子女上高中,免得花钱了又“起不到什么作用”,等等。这种变化的涓涓细流,终会汇成父母对子女责任变化的大海,农村代际关系将在当前老年人悲惨处境的催促下,很快地发生巨变。而一旦这种巨变发生,则中国农村的代际关系及家庭结构,将是另一番景象。
小结一下本文关于代际关系变化的线索。在传统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稳定而平衡的代际关系,这种代际关系的平衡要通过一个滞后效应来完全实现,即媳妇要经过多年后才能熬成婆。但只要有耐心,媳妇总是可以熬成婆的。人民公社时期也存在着稳定而平衡的代际关系,且这种代际关系以婆媳平等来达成,即不需要滞后效应就可以实现家庭内部代际之间责任义务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的代际关系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远远高于子女对父母的义务,而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基本上不再有在未来扳回一局的希望。农村老年人的悲惨处境教育了那些仍然年轻的父母,他们会增加对自己未来的担忧,而减少对子女的责任。代际关系再次趋向平衡,不过,这次出现的代际平衡与以往所有农村的代际平衡是不同的,这就是,这次的代际平衡建立在代际交换减少、代际期待降低,从而代际情感减少、代际亲情减少,并导致家庭生活内涵减少的基础之上。在这次变动达成的平衡中,横向的夫妻关系就会彻底战胜父子关系,中国农村家庭关系将会迎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家庭越来越少承担本体性价值(即传宗接代)的任务,这对于缺少超越性信仰的中国,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尚难以下评断。
一点讨论:代际关系的经济基础
要更深入了解农村代际关系的变化,还需要理解近代以来农村家庭财产制度和家庭经济来源的变化状况。以下我们从农村家庭财产制度和经济来源变化的角度讨论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并对代际关系与子女婚配的关系略作讨论。
在传统中国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确立了家庭作为生产、生活和生育单位的地位,家庭占有土地、房屋、牲畜和农具,其所有权人一般是作为父亲的家长,因为家庭成员的生活来源必须依靠土地,掌握土地权力的家长就有巨大的权力。(12)
在合作化及人民公社时期,土地私有制被废除,家庭主要是一个生活和生育单位,而不再是一个生产单位。家庭成员参加集体劳动,每个家庭成员的劳动量被集体所记载,家庭成员的生活来源与父家长的权力有了相当的差距。同时,因为土地集体所有,父家长不再有土地所有权,因此不能以垄断生活资料的供给来约束家庭其他成员。
分田到户以后,集体所有的土地按劳力和人口承包到户,土地是集体的,但承包经营权是家庭的,且是按人口和劳力分配的,因此,家长虽然有组织生产的权力,却没有垄断生活资源来源的权力,表现在分家上,分得了承包田的儿子会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承包田拿到自己名下。
简单地说,在传统社会,因为土地私有,掌握土地权力的家长可以凭借其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力,来保证代际关系中父辈的优势。集体化以后,土地不再是家长手中握住的权力,家长不能再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掌握,来确立代际关系中父辈的优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龚茂莉 龚家铭]葫芦丝社会功能的变迁
下一条: ·[孙九霞]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相关链接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
·[殷梦弦 罗晓欢]乡绅贾儒珍以书法为媒介的“乡村治理”活动研究·[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
·[钱寅]论礼俗传统中祭祀与婚姻的关系·[陈岗龙]灰姑娘的两次婚姻
·[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王宇阳]乡村治理视域下的民间信仰功能机制研究
·[八木透 晁汐]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杨烁]祖先信仰与乡村治理研究
·[杨帆]乡村振兴视野下村落文化保护与乡村治理·[李渊源]1958—1983中国乡村社会婚姻礼俗变迁探微
·[覃丽芳]越南泰族的传统婚育习俗及文化蕴含·[阎云翔]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
·[王小健]以《仪礼·丧服》论周代亲属称谓的几个问题·[季中扬]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资源
·[陶自祥]高额彩礼:理解农村代内剥削现象的一种视角·[木克代斯·哈斯木]塔吉克族特殊婚姻礼俗与禁忌文化
·[毛炜玮]介于多者之间的现代性·[乌丙安]两性民俗学发生论: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