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
  作者:记者 洪奕宜 李强 通讯员 王维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15 | 点击数:16683
 


  对话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刘晓春教授:

  “民间信仰是种文化,不是迷信”

  岭南民间信仰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发展,广东民间信仰表现出什么特点?在当代社会又该以什么态度看待民间信仰的发展?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刘晓春教授认为,广东民间信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创造的文化,不能简单地以“迷信”定义之。

  记者:广东民间信仰在整体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刘晓春:广东地处岭南,海岸线漫长,古代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地,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总体来看,广东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复杂,大凡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动植物以及人类祖先,人们都可以赋予其神奇力量,使之成为崇拜的对象。民间信仰历史文化的内涵也十分丰富,融汇了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外来文化的因素。广府、客家、潮汕以及少数民族等族群复杂多样,相互交融。古代百越族群与秦汉以来的中原、北方的移民在文化上相互融合,反映在民间信仰上也是这样。

  以三山国王崇拜为例,相传三山祖庙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隋朝三位神人托灵于揭西的巾山、明山、独山之间的界石。三山国王首先由古代粤东土著居民创造出来,但后来成为粤东地区客家人和潮汕人的守护神,是自然崇拜和圣贤崇拜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不同族群的融合。另外,广州的南海神庙既是祭祀南海神祝融的场所,也是见证中国古代海上贸易交通的重要史迹,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记者:民间信仰与几大宗教之间有什么联系?

  刘晓春:民间信仰与儒、释、道的关系复杂。道教的许多神灵,如关羽、城隍神、泰山神等原本就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在客家地区,道士还被人们称为“觋公”、“觋婆”。他们的角色与职能,与民间信仰中的巫师没有多大差别。在寺庙里,经常会看到佛、道的神灵与民间信仰的俗神放在一起祀奉,佛教的观音信仰,不再纯粹是佛教菩萨的信仰,也成为民间信仰的一个部分。

  记者: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又有哪些?

  刘晓春: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历史悠久、信仰成分浓厚的各种神明崇拜,也有表现民众趋吉避凶、寄托美好生活愿望的民俗心理。在广东地区,民间信仰影响到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也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大到婚礼、葬礼等人生礼仪,小到节日活动中图个“好意头”的各种民俗事项,如过年买年橘是“大吉大利”,做煎堆意味着“金银满屋”,重阳登白云山是“登高转运”等等。

  记者:民间信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

  刘晓春: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创造的文化,它是与一定时代的生产力,以及人们对自然、宇宙、人类自身的理解水平相适应的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民间信仰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特别是求得内心的安全而创造和传承的文化。在一个地方具有强大影响的神明,甚至还能够起到整合地方社会、凝聚不同社会群体情感认同的作用,如佛山祖庙、德庆龙母庙,还有各地普遍存在的妈祖信仰,都曾经在历史上为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

  此外,在当代社会,民间信仰越来越表现出俗信化的趋势,鬼神观念日趋淡薄,信仰方式不断简化,这同样是与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表现。

  记者: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意义?

  刘晓春:很多人误解了民间信仰的真实意义,其实,民间信仰是文化,而不是迷信。我们对民间信仰的发展应该采取宽容对待、发现价值、积极引导、优化功能的态度。民间信仰也有其现代价值可发掘,如爱国爱乡、维系族群认同、地方认同、善待自然等精神价值,都是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引导民间信仰从关注个人心理诉求向凝聚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公共功能转变,优化它的社会功能,使其成为建构现代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这样做不是很有意义吗?


出品: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总统筹:张春生 陈广腾 马建钊
采访统筹:段功伟 林亚茗 王丹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 记者 洪奕宜 李强 通讯员 王维娜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2010-08-27 09:03

上一条: ·中国红 年味浓
下一条: ·春节日历:年俗点评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