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黄葵]师恩难忘──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作者:黄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25 | 点击数:15227
 

  1978年年初,先生已高寿86岁,关于《尚书》研究整理和众多积稿要整理,先生体力、精力不济。当时,先生常年失眠,吃安眠药无效,以至每日打针安眠。中央有关方面领导十分重视此事,要“抢救”这份成果,决定给他配备两名助手,人选由顾先生定。先生考虑后,决定选用两人:年长的选用他西南联大的高足刘起釪先生;年轻一点的,先生想让我去充数。先生委托刘起釪先生写信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做他助手。我当时在广西大学,正“春风得意”:校外各大部门聘我去讲《水浒》、“评《红楼梦》”、“批孔”等,有时一天三场(上午、下午、晚上),听者数百人乃至上千人,人称“小权威”,每天“屁股冒烟”(汽车接送),首长陪同。同时,学校又格外“重视”我,我在中文、哲学两系开三门课,并配有助手;评职称时,给我“破格”;分新住房时,给我分了十分难得的一套;我出身不好,校党委书记表示要“破例”,培养我入党;行政上,任命我为教研组长,等等。这一些,让我昏了头,以为得到了领导“重视”,士为知己者卖力,不好提出调走。我婉转写信给先生,无非工作难以脱身,以后再考虑之类搪塞的话。据刘起釪先生说,先生接信后,好几天不高兴,认为他那么器重我,我却不领情。这事,让我留下了终生的愧疚,我实在对不住爱我的恩师!后来,先生只好另请高明,便于4月从南京调来了王煦华先生做第二个助手,把一生积稿尽付与他,并向他说明整理方法。关于《尚书》,则尽付刘起釪先生从事未竟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永远的怀念

  1980年12月25日,顾先生因长年痼疾,又兼整理旧稿劳累,脑溢血而仙逝。先生逝世前留下遗嘱,遗体献给中国医学科学院供解剖研究之用。我接到讣告,悲痛之极,彻夜不眠。我想,先生给我太多,期望很大,我自己一点回报都没有,专业上又没多少作为,真是愧对先生在天之灵!我想,我有机会,定要对九泉之下的恩师有所回报,以减轻我心里的愧疚。

  1984年我奉调成都,在巴蜀书社供职,任副总编辑,主持历史、哲学等方面图书编辑出版工作。1985年4月,我在北京筹备第一届全国图书展,抽暇去看望了顾师母,并同王煦华先生谈顾先生着作出版问题,希望承担一些任务。王先生说,顾先生着作整理,还要些时间,出版问题已与中华书局、社科院有协议,目前难以交稿给你们。但是,目前有一部大书,是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原先由上海某出版社出版,因经济原因,他们不出了,现李学勤同志中午即赶往上海去交涉,并索回书稿。我当时立即拍板:我们巴蜀书社出。因过半个多小时,李学勤他们就走了,我谢辞了顾师母,与王煦华先生匆忙赶去北京火车站,买了站台票,在车上与李学勤先生交谈,彼此达成口头协议,他们取回书稿,立即给我邮去。后来我收到书稿,组织人编辑,出版为16开,精装两大册,书名为《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主编为尹达(已逝世)、张政烺、邓广铭、杨向奎、王煦华五先生,学术界一流名家于省吾、庞朴、马非百、胡厚宣、张政烺、李学勤、杨宽、邓广铭、史树青、谭其骧、史念海、陈桥驿、傅振伦、钟敬文、赵景深、张舜徽、谢国桢、胡道静等数十位名家有重要研究论文选入其中。此书出版后,海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

  我还想为顾先生出一二种遗着,但社科院和中华书局不答应抽出其着作单独出书,如《尚书研究》之类。我记得顾先生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曾整理“三传”、“《国语》”讲稿,便找刘起釪先生商量。1985年4月我去刘起釪先生家拜访,正好看见顾先生1942年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讲授《春秋战国史》的笔记,并有顾先生亲笔“题记”:

  予于一九四二年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抗日战争中,一切设备不足,当时凭数部书开讲,学校印刷讲义亦复不便,只得信口发挥。其时刘起釪同志为高材生,录有笔记。一九四三年春,以反动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压迫校长顾孟余辞职,余愤懑其事,偕之离校。钞犹未尽,遣嫁贵阳,由先妻履安钞讫。而是年夏日,履安遽逝,此最后之十五页竟为其绝笔矣。自是扰攘纷纭,不复能事笔墨。虽在箧中,迄未能加条理。岁月不居,忽忽廿一年矣。今春北京大学约讲经学,取出备讲,而便血之症又作,精力已不及。承林剑华先生好意,许为董理,不胜铭感,爰濡笔记之,以志战中之伤痛焉。

  一九六四年五月五日顾颉刚书于朗润园。

  我便与刘起釪先生商量,将先生此书单本印行出版,并请他写一后记以作交代,并发挥先生旨意。他欣然应允,写了一篇《后记--兼述〈春秋〉、〈左传〉学之流变递嬗》,与书稿一并寄我。书名按顾师拟意,定为《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由刘起釪题笺,署名为:“顾颉刚讲授”、“刘起釪笔记”。书前影印顾先生题记和给林剑华的书信。为志纪念,我将1973年7月顾先生夫妇与我和刘起釪合影照片印在书前,以作永久的留念。此书印行不到三千册,但海内外学术界反响较大。这也算是我对恩师的一点点报答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22日 07 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悼念民俗学家王汝澜先生
下一条: ·[许定铭]被遗忘的民俗学家黄石
   相关链接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施爱东]我们都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袁先欣]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李向振]顾颉刚与早期中国民俗学
·[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卫才华]师承、信仰与仪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