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黄剑]日常实践的分化与回归:生活文化嬗变的机理分析
  作者:黄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1-02 | 点击数:9390
 

四、结语

  现代社会强大的理性系统和市场机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渗透和支配,改变了人们的实践方式,动摇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日常生活场域毕竟不是纯粹的市场,而应当是一个可以发展个性的自主的场域,应当是一个可以培育完整人格的、免受市场冲击的缓冲区,社区的本质意义就在于此。社区中有了互相关联的人和活动才会有故事,有了故事才会有共同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形成共同的生活文化。

  日常生活文化本来就是大众化、通俗性的文化类型,是普通民众在日常实践中经过初级层次的加工创作而成的,因此从日常实践的维度来考察生活文化的嬗变,本应是理所当然的路径。但是理论与行动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使得很多文化研究缺少实操性和实验性,大多停留在文化本身而很少介入日常实践。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存目前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将其封存在民俗博物馆、舞台等脱离日常生活的空间中,而未能使之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发挥其最初的价值,由此看来对于传统文化原初意义的追求还需要更多行动的魄力和能力,这种行动未必是宏大的制度规划和推行,更多的反而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活动。北师大民俗学专业依托“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项目,在“乡村传统与社会治理”主题下所进行的研究具有了实践理论的特点。这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但还可以往介入民众生活的方向更进一步,就如某些社区工作者那样与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成为他们中的一部分,直接参与他们的日常实践,从内部影响他们。

  既然日常实践是生活文化生成的土壤,那么对生活文化的研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本身,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仅仅封存于博物馆和舞台,而是应当研究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社区,弥散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于人们的日常观念中。“如果说民俗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那就是为了改变日常生活,提高日常生活的文化层次,使之具有文化传统属性。”在剖析日常实践转变的条件和机制之后我们会发现,全面恢复传统文化的社会生活基础不复存在,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模式,因此我们要努力去做的一方面是发掘保存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介入日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部分传统文化,并努力创造新民俗,力求“提高日常生活的文化层次”。这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为生成积极的生活文化创造条件,例如社区营造就可以成为不同专业领域共同的试验场,它可以在传统文化继承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尝试在社区中倡导积极的新生活方式,从而创造新的生活文化——正如X美术社等组织所尝试的那样。而这需要决心去跨越理论与行动之间的鸿沟,也需要包容心去跨越不同专业间之间的鸿沟。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20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刘守华]走向故事诗学
下一条: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
   相关链接
·[徐赣丽 张寒月]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王素珍]民俗学的制度与礼俗研究谫论
·[赵旭东]庙会民俗的认知范式研究·[王海宇]从国家话语到日常实践:城市社区的邻里政治
·[刘铁梁]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邢莉]民俗文化的属性再认知与文化基因的传承
·[于学斌]生活文化视角下的民间体育游戏文化研究·[尹虎彬]论小传统对价值观重建的意义
·[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菅丰]日本现代民俗学的“第三条路”
·苏独玉 田兆元 朱雷:文化是表演仪式,更是日常实践·[萧放]从成年礼的传承变异看传统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示范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