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莫幼政 何厚棚]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人保护研究
  作者:莫幼政 何厚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03 | 点击数:9912
 
 
  (四)改善传承人认定机制的可能路径
 
  在传承人认定机制还处于正在进行的状态时,传统文化认定就出现了断层现象,导致许多传统文化永久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现在必须要扭转断层的现象,以更精细、科学的方法认定传承人。
 
  1.统一认定机制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目前的认定机制状态。传统文化的种类繁多且过程纷繁复杂,认定机构也花样百出,导致认定机制出现了很多破绽,各个认定机构大体的评定标准大都趋于一致,或因掺杂着竞争利害关系,浪费了很多资源。这种紧急局面需要国家立法来规范各省市的制度,不然认定机制一直处于这种不利状态。
 
  2.认定品行高尚的传承人
 
  有些艺人为了能名声大噪,远走他方谋福利,不以家乡和民众为荣,却只身一人把所有荣誉带离最本真的生态环境。所以在认定期间一定要认真核对经常外出演绎的艺人申报工作,引导并确保传统文化与社群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公众认可度高的,乐于造福家乡和社区生态环境的,从事专业技艺有20年以上丰富经验的艺人皆视为重点保护对象。
 
  3.多维角度认定并设置紧急制定制度
 
  传承人一旦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很多变数也会接踵而至,专家和研究人员要结合实事求是的田野调查报告,对传承人的认定、扶持、监管等细则做到亲力亲为,以求最完善成效。在评审或研究过程中可以邀请精通少数民族文化或语言的学者,全方位角度认定传承人,以求降低濒临消亡文化的风险。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呕心沥血之作,随着传承人的逐渐变少,有些传统技艺还没来得及传承和认定,就永久消失了,实在令人惋惜。为此政府应设有紧急临时指定制度,在最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记录和保存这些面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譬如我们熟知的《二泉映月》等一系列由著名民间艺人阿炳演奏的民乐,就是在艺人阿炳病重的情况下,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杨荫浏等学者抢救下来的[7]。
 
  (五)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
 
  传承人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人是这场保护大战的“灵魂”。市场有太多的目的要去主导非遗保护,实践证明政府至始至终都应作为保护传承人的领军者,因为政府能做到科学管理规划和安排,特别是在商业经济冲击下保持清醒头脑,牢牢地抓住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
 
  1.村落保护与传统文化共荣
 
  很多村落因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也被改变了,当下国家正在实施保护村落计划,要不遗余力地保存民众的衣胞之地。同时中央财政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力支持,鼓励和倡导传承人走向正确的保护方向,建立专门保护传承人的基金,以实际行动落实好这项工作。李伊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柳州市扶持她运用苗族刺绣技艺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按照“公司+基地+民间手艺人”的新模式,她组织贫困户来基地培训刺绣、运用蜡染技术售卖苗族服饰,近几年,经过发展订单和拓展市场,2017年销售额突破了300万元,不仅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落也在新型保护模式下不断发展。保护传承人和村落两个项目可以完美结合,扶持村落不仅仅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同时也能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护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资源共享,成就了百姓也保护了传承人。相信在这两项保护项目运行下,民众能从中受益,从而唤醒其文化传承意识。
 
  2.积极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
 
  在保护传承人问题上总有一些领域涉及少数民族禁忌,比方说神事活动,地方神灵祖先不允许别人占用,祭神的神秘性等方面,这时可以借鉴民族事情由民间团体解决。自古民间大事件村民不能做决定时,都会去寻村里有号召力且有智慧的村长或是社长来定夺。在保护传承人和少数民族不让外人接触祖传技艺矛盾点上,民间团体负责人可以起到调节缓和作用,这样不仅节省了政府管理开支也保持了原本的少数民族特色特征。
 
  3.列“病危”清单
 
  同前述设置紧急制定制度的观点统一,应对马上面临消亡或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设有紧急抢救清单。保护传承人工作中,关键在于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抢救缺少科学记录。研究人员或学者要在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做到精细归类好各类传承人资源数据,包括传承内容,谱系、历史、全面影像记录等,以便准确制定保护传承人计划和后期更新传承人资料。展开田野调查时要做到实事求是,面面俱到了解并记录传承人的最新发展近况,把一些“病危”清单以专业的知识做成及时保护规划。很多传承人,特别是国家级传承人年龄都比较大了,来不及拥有原本就属于他的荣誉就撒手人寰了。
 
  结语
 
  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国际软实力竞争的重要资源。要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人才”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聚集全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在多样化的发展社会中不断用实践去巩固和完善保护策略,制定并完善认定机制和保护机制,为后续传承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调动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为中华文化在新时代面对国际新挑战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文发表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举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非遗保护体系
下一条: ·习近平为这些非遗项目点赞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
·[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涂慷]大美工匠·[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席建立]消褪不了的常州梳篦魅力
·[杨煜坤]困境与超越:“轻文明”图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境况思考·[王翘楚]“重生”的兔子王
·[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
·[黄绍祖]战疫形势下中国徽州菜传承的应对·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