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
——以四川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为例
  作者:张建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8 | 点击数:7755
 

  四、结论

  每种传统工艺遗产都处于活态流变的过程之中,需要以动态的观点对其活态流变加以考量。可以说,每种传统工艺遗产都有自己的特色或风格。传统工艺遗产中一些重要的、核心的部分承载了这种传统工艺遗产的特色或风格。传统工艺遗产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不是完全静止的,有的也会有变化,但不能改变变化的基本方向,否则就会导致整个工艺特色或风格的改变,发生变异。而一些次要的部分即使发生变化,甚至重大的变化,对传统工艺遗产而言关系并不大。凉山彝族传统漆艺的核心部分首先是土漆(天然漆),只有用土漆才是传统漆艺,否则就不是。其次是彝族特色的器物种类、造型、图案、色彩。正是彝族特色的器物种类、造型、图案、色彩使其与其他传统漆艺(如汉族的多种传统漆艺)区别开来,形成彝族漆艺的特色。上述这两点都属于凉山彝族传统漆艺的核心部分,其他的属于次要部分。属于核心部分的彝族的漆彩绘,是用黑、红、黄三色漆(土漆),手工彩绘彝族特色的图案,虽然色彩、图案有点点滴滴的变化,但不能发生重大变化,改变方向。如果用汉族的漆彩绘,虽然技法差别不大,但色彩、图案完全不同,那就不是彝族漆器了。相反,漆器的木胎以前是用自制的脚踏车床手工车制,后来改用从工厂购买的电动机械车床车制,从手工到机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对漆艺的特色,质量没什么影响,属于次要部分。布拖彝族银饰工艺的核心部分首先是白银,不然就变成了其他工艺。其次是布拖彝族银饰的种类、样式、图案,具体为银排扣、银帽、银胸挂,及其相关的成型、錾刻、镂空等工艺。虽然银排扣、银帽、银胸挂的样式、图案等一直在变化,但没改变方向,一直具有布拖彝族特色。而布拖彝族银饰使用的银片和银丝,以前是自己手工加工,现在购买机器生产的,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没影响到布拖彝族银饰的特色,属于次要部分。用动态的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的观点分析传统工艺的流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在不同工艺间进行类比,也不能简单地只将手工制作作为衡量是否是传统工艺的标准。例如,银丝是手工加工的还是机械加工的,对布拖彝族银饰就不重要,属于次要部分;而贵州施洞苗族的银饰工艺中,银花丝工艺就是其特色所在,属于核心部分,只能手工加工。不同的工艺(包括原料、工具、技术等)生产不同的产品,产品不但是工艺的集中体现,而且直观、具体。因此,产品的特色或风格、数量、质量可以作为评价传统工艺遗产变化的三条标准。产品的特色或风格改变,不管数量、质量如何,都是变异;特色或风格没有改变,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就是衰退;特色或风格没有改变,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或保持,就是兴盛。

  民间传统工艺与经典传统工艺不同,前者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相关联。每种传统工艺产品都包含了实用性和文化性(社会文化意义),两者的比重在不同的传统工艺中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与独特的消费习俗相关。独具特色的消费习俗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的基础,并影响到传统工艺的特色或风格。喜欢或需要传统工艺特有风格的消费可称为特色消费,这些消费者可以称为特色消费群体。特色消费群体对民族特色工艺品的需求,是这种民族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非遗”的民族传统工艺更是如此。因此,就“非遗”保护而言,需要着力关注特色消费习俗和特色消费群体。

  每种民族传统工艺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当某种传统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力量,并与这种遗产场域中已经存在的其他力量相互作用。由于每种传统工艺遗产场域中相互作用的力量不完全相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力量所占权重不完全相同,与这种遗产场域中原有力量相互作用的方式(配合、争斗等)不完全相同,从而同样是传统工艺遗产,在活态流变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兴盛、变异、衰退等不同状态。为此,要更好地保护“非遗”,对不同的传统工艺遗产应该采取有区别的措施:有的重点在认可,有的重点在规范生产,有的重点在经济补助。从以上个案来看,对布拖彝族传统银饰工艺遗产这类兴盛的手工艺,更多的是需要被政府和社会认可,只要传统的消费需求旺盛,传统银饰工艺就会自然持续发展;对于凉山彝族传统漆器工艺遗产这类变异的手工艺,在被认可和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规范生产经营;对于雕版印刷工艺这类衰退的传统工艺,在被认定的同时,经济方面的支持就显得很重要了。

(文章发表于《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唐钱华]身体、命位与根骨
下一条: ·[周帆 黄守斌]侗戏——柔性的力量
   相关链接
·[吕江]匠心雕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