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何明 张雪松]城市空间再生产的类型与逻辑
——失地少数民族社区的经验研究视角
  作者:何明 张雪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27 | 点击数:5669
 

  五、结语

  上述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空间再生产、“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绅士化”、在大面积连片的非农业用地上建造新城的“造城运动”,基本能够体现中国城市空间再生产的主要类型。

  其关系可用图1示如下:

  图1城市空间再生产的逻辑

  从图1城市空间再生产的逻辑中可以看出,在城市公共空间再生产过程中,拥有城市空间规划权的政府和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村居民为基本主体;在“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绅士化”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空间再生产的主体则在拥有城市空间规划权的政府和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村居民之外增加了另外一个主体——开发商,从空间再生产的主体构成来说与西方无异。然而,由于国家体制、土地产权制度、社会文化等差异,中国的城市空间再生产的三类主体所处的位置及其关系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形成了三角形的博弈关系,其中,拥有城市规划权、土地征用权及其他资源的政府处于三角形的顶端,为第一主体,支配着其他两类主体;开发商处于其次位置即为第二主体,并可以以其金融资本与第一主体合谋而支配第三主体;土地的使用权拥有者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并因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具有分散性等特征而经常处于失语或被动状态。

  参考文献:

  [美]丹尼尔·贝尔.2007.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美]罗伯特·S.林德(Robert S.Lynd),海伦·梅里尔·林德(Helen Merrell Lynd).1999.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谢立中,阮新邦.2004.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京祥,陈浩.2012.基于空间再生产视角的西方城市空间更新解析[J].人文地理,(2).

  LefebvreHenri.1991.The Production ofSpace.1974[M].Trans.by Nicholson-Smith,Donald(Oxford:Blackwell 1991).

  HarveyD.1982.The Limits toCapital[M].Oxford:Blackwell.

  Atkinson.2004.The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Gentrification:New Lessons for the Urban Renaiss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Housing Policy,2004(4).

  Redfield.R.1941.TheFold Culture ofYucata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引用请参考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潘年英] 击鼓说话——从一个奇特的“寻亲”案例看鼓与苗族的文化认同
下一条: ·[郑少雄]康定土司与“藏彝走廊”
   相关链接
·[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李鑫睿]身体技术的习得、“破损”重组与性别突围
·[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
·[张磊]村落公共性再生产中的知识权力机制·[袁帅]丧葬仪式专家话语权表现形式及特性
·[李靖]美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研究的理论之路·[杨慧玲]疫情下的民俗与权力实践
·[宋妍 于千惠 范艺]乡村“抗疫”标语展演中的权力规训与空间重构·[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
·[张柏惠]“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王杰文]“实践”与“实践民俗学”
·[孙丹飞]遗产化、资源化与民俗主体权力结构的转变·[柯雨昕]旅游背景下村庄文化变迁
·[江帆]“非遗后”时代非遗保护中的权力博弈与伦理原则·[王杰文]挽歌与祭文
·[李向平]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唐韶军]论村落武术的三种文化生存态势
·[万建中]民俗书写的权力与权力实践·[祝鹏程]史实、传闻与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