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以吴氏家族为个案
  作者:侯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7 | 点击数:6049
 

 

      四、结语

      从“伊玛堪”说唱显型变迁中,我们进一步深掘会发现,吴氏家族几代人对于“伊玛堪”说唱的心理发生着变化。20 世纪吴连贵面对“伊玛堪”说唱濒危的状态表现的是一种“不能失传,注重抢救保护”的传统急迫心理状态。21 世纪吴明新从自身做起,学习“伊玛堪”,挑起抢救伊玛堪”的重责,但他又不局限于“伊玛堪”的抢救保护工作,他开始关注国家政策,申请国家级“伊玛堪”说唱传承人,开办“伊玛堪”说唱传习所,在社会活动中注重宣传推广,他进一步关注“伊玛堪”的传承和创新。今天,新一代伊玛堪说唱接班人胡艺,又面临着伊玛堪说唱的转型和过渡,接受过连续的文化课学习和正规的艺术学习,胡艺的心理无疑是活跃的,对“伊玛堪”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她有了更深层的诉求。她支持“伊玛堪”说唱创新,她的心智开始关注主流文化,认为“伊玛堪”说唱应与时代接轨,她的心理变化来源于她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另外,自吴连贵以后,家族传承成员的文化水平开始提高。吴明新小学文化,先是一名滑雪运动员,后成为车站行李员。女儿吴翠霞和吴翠芝初中文化。到第四代传承人胡艺,大学本科毕业,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进入佳木斯郊区文广新局工作,接触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20 多岁被评为市级传承人。可见,吴氏家族成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胡艺在文化部门的作经历对吴氏家族伊玛堪”说唱的有效保护和传承都发挥了直接作用。

      “伊玛堪”说唱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伊玛堪”原有的娱乐功能、凝聚功能以及习俗功能逐渐弱化,但作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的文化却日益彰显。在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共同作用下,“伊玛堪”说唱传承与发展也被向前推动,而吴明新和胡艺作为以上几种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产物,他们是“伊玛堪”说唱传承发展机制中重要的动力,是赫哲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领军人。

(注释与参考文献请见原文)

本文原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鞠熙]身体、家庭与超越:凡女得道故事的中法比较
下一条: ·[杨军 李冬彤]从神话传说看契丹族起源之谜
   相关链接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
·[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
·[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
·《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
·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赵薇]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孙岩]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
·[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黄任远]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特点浅析
·走近赫哲族文化·[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