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麻国庆]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作者:麻国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6-16 | 点击数:9070
 
 

四、离土又离乡与家庭策略

人类学在面对多元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时,开始反思“文化的权利到底是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农民而言,在他们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的模式转变过程中,其家庭生活接受了新的挑战。

农民的劳动是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生产基础,前面提到的斯坦塞在论证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时,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维持家族和进入市场是其生产所得的两个分流方向。这一点也指出了中国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农业与副业相结合的生产结构。费孝通先生用“牛郎织女”的例子来形容这种兼业的生计方式,并指出,小农经济的这种家庭分工和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模式,不但确保了家庭经济结构的长期稳定,也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农民家庭。

近些年来,我们从对武陵山区农民的家庭生计和生活的持续观察中发现,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并非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农民被动“离土离乡”的结果,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与乡村留守的老幼,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经济和生活单位。实际上对外出务工的选择,也是农民家庭根据上一年或者当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做出的主动性选择。以重庆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的八龙村为例。

2000年至今,农村的经济结构出现了一次重要的变动,呈现出从单一种植黄连到减少黄连种植面积,大量种植莼菜的一种变动趋势。观察八龙村经济结构的这一调整,不能简单的将其看作是新品种的引进和外来经济冲击的结果,其实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出现的另一个变动趋势就是,农民家庭劳动力的一次主动分配。我们看到,黄连和莼菜的种植和收获有明显的周期性限制,农民在对比打工的工资报酬和黄连售卖所得之后,其劳动力的外出务工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在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的前后几个月份,家庭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类型主要是进出限制较宽松的工种,外出务工半径也主要是就近务工与“钟摆式”往返的情况,而在黄连生产和收购的淡季,外出务工类型更多地变为进厂或进工程队打工,其外出务工半径也逐渐扩大。除此之外,伴随着乡村经济结构的第一次调整,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也随着莼菜的生产和收获周期发生变动。

再如重庆的“棒棒”。这些在城市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社会底层群体,伴随着居住模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举家向外流动使得他们对于夫妻情感的表达和对下一代的信念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离开了农村的家庭,让夫妻有了更多的情感空间。为了让下一代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更加拼命地挣钱。因此,“棒棒”们在面对城市艰难生活时,不是一个个无助的个体,他们背后是支撑他们努力向上的家。而整个家庭在融入城市时,不断地发挥着其多面和灵活的作用,帮助“棒棒”更好地适应城市,而这也正是出于延续家的传统的结果。“棒棒”群体,在实际生活中并非排除工具性和实利化倾向,反而展现了中国农民善于灵活利用资源追求目标的实用理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人类学之滇 《思想战线》2016年第3期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陈宰]试论南宋遗音海宁调
下一条: ·[唐晓涛]试论“猺”、民、汉的演变
   相关链接
·[王天鹏]中国民俗学70年: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民俗变迁刍论·[陈景娥]社会转型中的民歌传承与变迁
·[朱振华]礼俗互动:社会转型与乡规民约·[钟福民]作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微观生态的手艺人家庭研究
·[梁聪聪]转型时期农村老年人日常饮食实践研究·[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
·方李莉: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走出生态文明之路·[吉国秀 李丽媛]作为生存策略的农村民俗: 变迁、回应与中国社会转型
·[阎云翔]社会转型期助人被讹现象的人类学分析·[梁聪聪]公共食堂的日常生活实践研究
·[杜实]一个国有汽车厂的田野调查与工业民族志思考·[崔月琴 吕方]回到社会:非政府组织研究的社会学视野
·[刘明]新疆社会转型中塔吉克女性社会化程度研究·[谢美英]让神话资源充当经济社会转型的符号催化剂
·[王健瑛]浅析都市民俗“闪婚”现象·[刘星]国家政治与民间社会互动视野下的乡村裁缝业
·[胡小伟]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杨春宇]社会转型与学科重建以来的人类学田野研究
·[张海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与多民族语言文学发展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