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1 | 点击数:14150
 

  二、故事讲述的自由度

  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在台湾宜兰,有个叫陈阿勉的老太太是这样讲的:

  有一次李铁拐来到人间,拿了二朵很漂亮的花给秦始皇,对他说:“这株美丽盛开的花朵,你拿给你母亲插;另外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拿给你老婆插。”

  秦始皇看到这两朵花,心想:“要我老婆插这朵花这么丑,才刚含苞而已;我老妈却插一朵这么漂亮的花?干脆我把它们换过来好了,含苞的给我妈,漂亮的给我老婆。”

  因为李铁拐给的是仙花,含苞的花会愈开愈漂亮,但是已经盛开的花则会慢慢地凋谢,越来越丑。

  结果,秦始皇发现:“哎呀!我妈妈竟然变得比我老婆还漂亮!”

  他就说:“这样子的话,我要娶我妈妈当老婆!”

  秦始皇的母亲就说:“我是你的母亲啊!你怎么可以说这种话!如果你真要我当你老婆的话,可以呀!你去把天给遮起来吧!日光被你遮住看不到的时候,我就当你老婆!”

  秦始皇说:“好!我就造万里长城来遮天!”

  在福建沿海一带,这种讲法也很盛行。这类传奇性的母题很自如地进入了孟姜女故事,使原本单调的哭长城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奇妙的是,这种新母题的加入,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同题故事的逻辑结构。

  那么,一个外来的故事母题,它以一种怎样的进入方式,能够做到既丰富了同题故事,又不破坏同题故事本来的逻辑结构呢?

  我们前面提到,同题故事的逻辑结构主要是由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至迟在北宋初年的时候,孟姜女故事的逻辑结构就已经基本定型。故事的节点网络一旦建成,故事的各个部分就自然而然地被故事的内在逻辑铆在一起,联结成一个比较稳定的逻辑整体,故事结构就不容易发生变异了。

  那么,稳定的故事结构,或者说节点网络是否会排斥新母题的进入呢?

  答案是:不会!

  刘魁立先生在分析“狗耕田故事”时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大多数的狗耕田故事,开头都是这样的:“A兄弟分家——B弟弟只得到一条狗——C弟弟用狗去耕田……”但是,有一种异文是这样讲的:“A兄弟分家——X1弟弟只分得一只牛虱——X2牛虱被别人的鸡吃了,鸡主人把鸡赔给弟弟——B鸡又被别人的狗吃了,狗主人把狗赔给弟弟——C弟弟用狗去耕田……”

  表面上看,后者(A-X1-X2-B-C)与前者(A-B-C)很不一样,过程复杂多了,但是,两者的情节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后者既没有发展也没有结束前者原有的情节,最终还是落在“C弟弟用狗去耕田”上,因而丝毫没有影响到整个故事的逻辑结构与发展方向。

  假设某一同题故事包含了ABCD四个节点,那么,任何一个故事家,无论他的个性化讲述如何与众不同(例如出现从ABCD节点衍生出来EFG等异文),但只要他的故事能够完整地呈现ABCD四个节点,我们都认为它还是属于同题故事。换言之,无论故事家把故事讲成A-B-C-D,还是讲成A―E―B―F―C―G―D,或者讲成A-B-C-G-D;也无论在A-B之间是讲成A-E1-B,还是讲成A-E2-B,都没有改变故事A-B-C-D的结构逻辑,因而也就不会改变我们对同题故事的确认。

  我们前面提到,孟姜女故事有9个节点。接下来,我们可以围绕这些节点展开讨论,看看故事家在具体的故事讲述中,创造性发挥的自由度有多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黄静华]史诗文类视角中的拉祜族“古根”叙事传统
下一条: ·[王逍]人生仪礼展演与集体记忆强化——以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为例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