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献寻踪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献寻踪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兼谈宗教信仰与医疗的关系
  作者:徐义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01 | 点击数:15153
 

  关于疾病的治疗手段,大致上则包括了叫魂驱鬼、续寿限(保命根)、送奥神、保魂(保寿树)、吃马鹿、草药等宗教习俗活动。

  首先,祭词详细介绍了叫魂和续寿限的方法。如“为生病的老人,抱只母鸡叫魂,提着公鸡续寿限”“给七十岁的老人抱着母鸭叫魂,提着公鸭保命根”“抱着母鹅叫魂,提着公鹅续寿限”“拖着母狗叫魂,拉着公狗续寿限”“拖着母羊叫魂,拉着公羊保命根”(57、58页)。

  叫魂是哈尼人日常生活中治病的最常见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其道理与前文上节所分析的哈尼人的灵魂观有很大关系。只要认为是灵魂丢失所造成生病,不论大病小病都可使用叫魂,也不论是巫师贝玛还是家中长辈都可主持叫魂,并且可随时随地举行,只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必须请贝玛完成。由于祭词《斯批黑遮》是专门的哈尼族殡葬祭歌,因此其中大部分活动涉及到的都是老人较为严重的疾病,当然叫魂也就非贝玛主持莫属了。贝玛叫魂时,除了使用家禽牺牲,更重要的是念诵叫魂经文,有学者曾介绍一种哈尼人离开窝棚的招魂词:

  ××的灵魂,不要留恋这里的住处,不要留恋这里的睡处。要吃鸡蛋家里有,要吃干巴家里有,要喝好酒家里有,天上的飞鸟一样打回转,地上的走兽一样折回头,顺着原路回家去,音和气一起走,身和魂一起回···

  还有一种为全家人具有祝福性的叫魂,招魂者提着鸡从大门外边叫边往回走,从小到大呼唤全家人的名字,叫魂的经文如下:

  快来哎!××快来···灵魂一个不要丢,灵魂一个不要少。旧月过去到新月了,旧年过完翻新年了;家里有送旧岁的原粑粑,有迎新年的白汤团。快来哎!父子一起来,母女一起归···

  续寿限是哈尼族一项古老的针对老人重病时的宗教活动,也称保命根,其意在为濒临死亡的老人延续生命的寿限,其中也包含着亲人的愿望。当然该活动也蕴涵一定象征意味,可以说亦是一种对老人临终前的某种心理安慰,与现代生化医疗中的临终关怀有异曲同工之效。

  有必要指出的是,祭词中贝玛叫魂时所使用的牺牲全是雌性的,如母鸡母鸭母羊等,而续寿限则与之相反,采用的是雄性的如公鸡公鸭公羊等。哈尼人一般认为雄性动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能量,因此希望用公鸡公鸭等达到延续生命的目的。但其中也有一些禁忌,如牛马等大型家畜一般不用来叫魂和保命根,祭词这样唱道“想用老马来叫魂,想用水牛续寿限,这种祭品太重了,续寿不用牛和马”(58页)。

  其次,送奥神是另一种常见宗教治疗活动。哈尼人认为病人死亡的一种重要信号是 “奥神”,“奥”在哈尼语中是离去的意思,奥神就是专门让人离开人世的神灵,据介绍奥神有两个,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二者相遇会发出怪声,听到怪声就会死亡(59页)。

  天上的奥神下来了/地上的奥神上来了/在老人的房后边/上下奥神相遇了/奥神跳舞已出声响/天上奥神不下来/老人不会得重病/地上奥神不上来/老人不会就断气。

  这段祭词反映了奥神与死亡的关系,因此治疗时鸡毛鹅毛羊毛等带着奥神即是不详的预兆,哈尼人需要请贝玛用白母鸡送走奥神,分别把天上的奥神送回天上而把地上的奥神送回地下,不让他们相见,病人才得以病愈。

  再者,祭词《斯批黑遮》还涉及到为病人保魂的习俗。哈尼人认为人与特定的树紧密相连,每个人在自然界都有一棵与之相对应的寿树,因此有保寿树的做法。人寿有一个储放的地方叫“他朋后边的九块地”和“么于后边的九道坎”,为生病的老人保魂就必须到“他朋后”讨寿树,到“么于后边”抽寿签。如果寿树显示已经枯萎腐朽,就表明人寿快尽,这时候就要保寿树,祭词唱到(60页):

  这个老人不能让他就死去/用只老母鸭给他保寿树/为他护寿根/天神来保寿树/地神来保寿根/天神无法护/地神无法保/喝水吃饭不会添血养身。

  可见,保寿树依然还是用老母鸭进行献祭,并祈祷天神和地神相助,但终究还是力有不逮,无力回天。

  再次,患病老人还有吃马鹿肉、喝马鹿汤的习俗。哈尼人认为吃过鹿肉,老人才会心安理得的离开人世,“患病老人不吃鹿肉心不死、不喝鹿汤不瞑目”(62页),祭词《打鹿敬老人》篇便详细的记载了到街上买猎狗、打猎前占卜、众人围猎、祭猎神、煮鹿汤的完整过程。可是即便这样,也是于事无补,祭词无奈的唱道“七十岁的老人呀,吃了鹿肉不补身,喝了鹿汤不养人,吃过鹿肉病加深,喝了鹿汤病生根。”(70页)

  需指出的是,从祭词中可看出,哈尼人也很重视草药的使用,祭词第四篇名叫《寻找起死回生药》,其中便提到不少药物:黄连根、狐狸肠、画眉胆、猫头鹰胆、小黄鼠胆、黄猴胆等等。哈尼人身居大山之中,掌握不少动植物的医疗知识,因而会找来“百药”,可见其丰富,且一般正好也是由祭司掌握使用,与其惯常的驱鬼叫魂手法混合一起,可谓双管齐下,“神药双解”。

  最后,在治疗的疗效上,祭词唱道“拿来百草给他尝。驱鬼叫魂病不愈,草药下肚病未减。”“患病的老人呀,十个贝玛叫过魂,病魔缠身不减轻;十种良药吃下肚,发热怕冷不能起。灵魂叫过魂不附体,病魔赶过魔不离身。”(57、58、59页),这反映了哈尼人请贝玛来叫魂驱鬼并不一定能包治百病。而草药也不一定有用,因为世上没有起死回生药,属于生老病死规律的疾病,也是只有听之任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宗教艺术遗产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崔蕴华]海外遗珍:牛津大学所藏中国宝卷
下一条: ·[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王蕙]西双版纳哈尼族“嘎汤帕”节日调查报告·“哈尼文化记录行动”在京启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