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马翀炜 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作者:马翀炜 晏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5 | 点击数:9696
 
“任何发问都是一种寻求。任何寻求都有从它所寻求的东西方面而来的事先引导。”(20)对文化产业核心内涵进行追问就会发现,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之文化不能是广义的文化,而是指包含传递事物信息的符号、价值和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的狭义的文化。文化产业就是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行为的集合。是否批量生产、是否上流水线上进行制作,只是涉及生产策略、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
对文化产业应包括传递事物信息的符号、价值、意义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的强调就是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实质性内容是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不是在并不实际存在的所谓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中自我发展的。对经济行为嵌合在社会之中的强调也就是要发现文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性及政治、社会、文化规制的现实性。不论是从世界层面看还是从一个国家内部看,文化产业的各种条件、相关法规等对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些力量都是各种现实权利博弈的结果并会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文化产业当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是切不可忘记波兰尼所提示的:“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只有当物质财物能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惜它……经济体系都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21)
无论是从物质文化层面看,从精神文化层面看,还是从作为连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桥梁的制度文化看,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征。一些文化事项的意义消失了,一些文化事项的表现形式改变了,而与此同时,新的文化事项及新的文化意义也不断出现。无论是否坚持将经济视为社会的基础,将各种制度、意义、价值等视为上层建筑,是否有目的论的看法,经济发展都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反之,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导致经济活动的改变。
在现代工业文明出现并一路“高奏凯歌”的近几百年中,在人们不断地通过加大能耗获取更多的自然界的能量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面临的环境被污染等问题又使得这种被赞誉同时也被批评了几百年的生产方式必须要改变,这也是“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在今天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原因。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以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包括文化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频率上都使人口流动与从前大不相同。长期保持的较为稳定的社区结构、人与人的各种亲属关系、男女之间的社会性别角色以及人的地缘联系等都在改变,食物种类及来源、服饰样式及生产、房屋外观及内部空间布局、出行的目的及方式等等都在改变。包括仪式节日活动在内的各种文化事项的内容及形式或消失或改变。就是更为深层的精神意识、价值标准、目的追求也或显或隐地在改变。正如少数民族的孔雀舞不仅可以是在赶摆、在赕佛、在各种吉庆活动中由众多的不知名的傣族民间艺人表演的孔雀舞,也可以是更多地体现民族平等政治符号意义的,由“孔雀王子”毛相、“孔雀公主”刀美兰表演的孔雀舞,还可以是以文化产品实现经济价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的,由第二代“孔雀公主”杨丽萍所展演的孔雀舞。这些都是孔雀舞,都是傣族民族文化的体现。各种社会结构关系的变化造成社会场域的变化,从而也就使呈现在不同的社会场域中的符号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有学者指出的,民族艺术不仅可以是仪式中的,日常生活中的,还可以是为展演的。(22)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产业的出现及发展是文化具有时代性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一切既是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结果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文化产业就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民族文化的新的存在样态,是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新的呈现方式,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新的结果。
 
三、文化产业的民族性
 
文化总是以不同的民族文化形式得以体现的事实必然要求文化产业研究中民族文化多元性视野的进入。尽管关于“民族”问题的思考会因历史条件的不同以及对问题思考的侧重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23)但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24)表现为不同的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往往会拥有不同的文化符号、价值、意义以及社会规范,从而使文化的群体性得以表达。经济活动与社会其他方面的紧密关系使得经济活动从总体上看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总是历史的、民族的文化。在文化的发展变化历程中,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在内的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也总是会展现出时代的、民族的特色。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章元 李锐 赵娜]生育间隔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实证分析
下一条: ·[富晓星 张有春]人类学视野中的临终关怀
   相关链接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
·[张举文]民俗研究视域下的身体与性别民俗实践·[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曹祎媚]文化产业发展对非遗“雅化”转向的影响研究
·[杨洪林]文化产业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城乡关系重构·[田川流]乡村振兴中多维度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实现
·[纪明明]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黄永林 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涂俊]民间美术在传统年节中的作用及文化产业发展·[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邓思杭]“互联网 +非遗文化”模式探赜·[杨红 樊瀚声]“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当“春节+”遇到“互联网+”·[罗良伟 蔡波 郭凌]基于民族文化性格的彝族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程鹏]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三条路径·[杨利慧]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钱永平 李波]文化产业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晋中经验·[邢晨声]回荡在山间田野里的北路梆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