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刘宗迪]古道西风泥孩儿
——摩睺罗与中古七夕风俗的波斯渊源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3 | 点击数:27249
 

  四、遥远的回响:宋代的摩㬋罗与西亚的塔穆兹

  宋代七夕风俗与前代相比,涌现出了众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诸如摩㬋罗、水上浮、谷板、果食花样、果食将军、种生、双头莲等等,摩㬋罗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这诸般新巧之物在宋代七夕联袂登场,仅只是偶然的邂逅,抑或是它们原本就是三生石的旧因缘?

  节令食物是任何节日都屡见不鲜的,果食花样、果食将军也许只是将旧有的七夕节食做成了宋代时兴的新花样,这个我们可以暂且撇开不谈,双头莲与摩㬋罗密不可分,是童子们用来模仿摩㬋罗的玩物,也可置而不论,至于水上浮、谷板、种生,则别具巧思,实在引人注目。

  据《东京梦华录》,"水上浮"为"以黄蜡铸为凫鴈、鸳鸯、鸂鶆、龟鱼之类,彩画金缕"。"谷板"为"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种生"为"以菉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之"。"种生"又称为"生花盆",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六引宋人吕希哲(1036-1114)《岁时杂记》云:"京师每前七夕十日,以水渍绿豆或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置小盆中。至乞巧,可长尺许,谓之生花盆儿。亦可以为葅。"诸书皆未说明东京百姓在七夕之际置办这些东西派何用场、目的何在,但以黄蜡塑造水鸟鱼鳖、用小板傅土种植粟苗且装点以人物风景,以菽麦谷种生芽束以红蓝彩缕,如此费尽心思,显然不是作为单纯的玩意儿,自然也不是为了实用,诸般事物,大概就是司马光《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诗所谓"伪物踰百种"中的几种吧,既为"伪物"(虚拟、模仿以供仪式摆设之物),无实际用处,而且在节日上陈设铺张,其意义自然就在于其仪式作用或象征作用,只有了解了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事物的文化内涵,而其来历也才会迎刃而解。但是,无论是孟元老,还是司马光,抑或其它作者,对于这些事物,俱言之草草,鄙称之为"伪物",说明连他们这些当事人自己对于这些事物的深意也不茫然不知了。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的作者旨在追记旧时风俗借以寄托故国幽思,仅满足于为旧时风物留影写照而对其意义不加深究,尚属理之当然,但是,后世的学者尤其是民俗学者,尽管对于东京七夕风俗的繁华光景津津乐道,对于这些在宋代七夕中灵光乍现般的事物却轻轻看过,不予着意,却实属不该。民俗学者大概都是读过英国学者弗雷泽的名著《金枝》的,其实,只要联想到弗雷泽笔下关于"阿多尼斯园圃"的记载,就不会对上述"谷板"、"种生"的风俗漫不经心了,因为宋代七夕的"谷板"、"种生"风俗跟弗雷泽再三致意下的"阿多尼斯苗圃"风俗太相似了,不由不让人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深长思之。

  弗雷泽的《金枝》是一本众所周知的民俗学名著,这部巨著尽管卷帙浩繁,但其所着力探究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即广泛存在于亚欧老大陆各民族中的、与自然时序密不可分的、旨在祈求和促进农作物丰收的增殖巫术及其神话。

  弗雷泽发现,在诸如埃及、巴比伦、叙利亚、以色列、希腊、印度等几乎所有古老民族都流传着一种年轻的神灵死而复生的神话,如埃及的奥西里斯(Osiris)神话、巴比伦的塔穆兹(Tammuz)神话、希腊的阿多尼斯(Adonis)神话等,这些神话尽管在具体细节上各具千秋,但整体情节上却如出一辙:一位女神爱上了一位年轻俊美的少年,但少年不幸夭折,灵魂沉入阴间,女神伤心欲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求索爱人的芳踪,欲其还阳复生。最后在天神的干预下,与冥府之神达成妥协,女神的少年情人得以死而复生,随女神回到阳间。但是,按照女神和冥府达成的契约,在一年之中,他只有在一部分时间里能在阳间逗留,其它的时间则必须再次死去,回到阴间与冥府之神作伴。

  这些神话把少年情人的死而复活与季节的轮回交替联系起来:少年情人在冬去春来的时候复活,随着他的回归,大地上万物复苏,农民们也开犁播种;少年情人的离去则是在收获季节,此时五谷成熟,万物盛极而衰,随之而来的将是草木凋零的秋天和万物死寂的冬天。因此,每当收获时节,人们就会象征性地为这位青春夭折的少年情人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女人们身穿丧服,悲恸伤悼,唱起哀婉多情的挽歌,悲叹少年情人的不幸命运。

  此种象征性丧礼上的陈设,除了一具木雕或泥塑偶像,往往还会陈设一些植物,或者是由妇女们亲手培育而成的、种在瓦盆中的谷物和菜蔬,即所谓"阿多尼斯花园"。神像和植物,都是这位夭折之神的象征。弗雷泽指出,这位神灵,不管是被称作塔穆兹,还是奥西里斯,抑或阿多尼斯,尽管在神话中是以女神的少年情人的身份出现,其实是五谷和植物之神,即所谓"谷魂"或"树精":

  阿多尼斯是一个植物神,特别是谷神,人们所谓的阿多尼斯园圃对这一点提供了可能是最好的证据。所谓园圃是指填满土的篮子或花盆,主要或完全由妇女们在里面放上小麦、大麦、莴苣、茴香以及各种花卉,并照管八天。植物受了太阳热能的培养生长很快,但它们没有根,也很快地枯萎下去,八天终结时就把植物和一些死去的阿多尼斯的偶像一起拿出来,把植物和偶像都扔到海里或溪流里。(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497页。)

  整个哀悼仪式,以追思五谷之神的形式,表现了农耕社会对于季节交替的强烈感受,反映了春耕秋收的农耕生活与盛衰枯荣的自然节律之间休戚相关的关系。至于女神与少年情人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过这一农时仪式的反映。

  作为五谷或植物之符号的"阿多尼斯花园",是此种仪式中的重要象征物,其渊源非常古老。弗雷泽认为,在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年)一座奥西里斯神庙的墙壁铭文中,就有关于奥西里斯葬仪以及"阿多尼斯花园"的生动记载:

  埃及的十六个省里,每逢奥锡利斯的节日都举行他的葬礼。......这个葬礼前后共十八天,从荷阿克月的十二日到三十日,分三个方面表现奥锡利斯:死亡、肢解、最后将他四散的肢体拼合起来。......用沙或菜园土和谷物做一个神的小像,有时加上香料,把他的脸涂成黄色,颧骨涂成绿色。这些像是在一个纯金的模子里塑出来的,模子的神像是一个木乃伊的形体,头上戴一顶埃及的白色王冠。节日从荷阿克月的第十二天开始,同时举行开犁播种仪式。......一个男孩撒种。田的一头种大麦,另一头种小麦,当中种亚麻。操作中,主持仪式的人颂念"种田"的经文。在布锡利斯,人们在荷阿克月的十二日那天把沙和大麦放在神的"园圃"里。这个"园圃"好像一个大花盆。这是在母牛女神山蒂的面前做的,似乎是用一个母牛偶像代表,系用一种金色的埃及榕树做成,牛里面放一个无头的人像。"然后,用金色的花盆把新鲜泛滥的河水倒在女神和'园圃'上,种上大麦,作为该神葬入地下后复活的徽号,'因为园圃的生长就是神的生命的生长'"。在荷阿克月二十二日,八点钟的时候,所有奥锡利斯的神像,在三十四个神像的簇拥下,一起坐上纸莎草扎的小船,举行神迹航行,用三百六十五盏灯照亮所有这些小船。在荷阿克月二十四日,日落之后,人们把桑木棺材里的奥锡利斯偶像放进坟墓里,当夜九点,把头年做好保存起来的偶像拿出来,放在埃及榕树的树枝上。最后,在荷阿克月三十日,他们到圣棺殿里去,......把装在棺材里的死神偶像恭恭敬敬地放在屋里的一片沙地上。(《金枝》,第544页。)

  直到弗雷泽的时代,在欧洲的很多地方,阿多尼斯花园的遗风犹存:

  撒丁岛上至今还种植阿多尼斯园圃,这与盛大的仲夏节有着联系。仲夏节也叫圣约翰节。......到五月末,女孩就用软木树皮做一个花盆,装上土,里面种一些小麦和大麦种子。花盆放在太阳下面,常常浇水,种子发芽很快,到仲夏节的头一天已长成很好的一兜。......圣约翰节的那天,小伙子和姑娘都穿上他们最好的衣服,后面跟着一大串人,前面是蹦跳嬉闹的孩子,摆成长队到村外的一所教堂里去。把土盆在教堂门上砸碎,然后他们在草地上坐成一圈,在笛子奏出的乐声中吃着鸡蛋和野菜。......在奥泽里,这习俗的做法又别有特点。在五月里用软木树皮做好盆子,种上谷种,......然后在圣约翰节的头一天,窗台上挂起华丽的布幔,花盆就放在窗台上,盆上面用红蓝绸子和各种绸带装饰着。从前,每一花盆上都放一小像,或一个妇女打扮的布娃娃,或是一个面团捏的生殖神像,......村里的青年人列队到处观看花盆和花盆的装饰,并等待着村里的姑娘,姑娘们都集合在公共广场庆贺节日。......在这些撒丁岛和西西里岛的仲夏习俗中,很可能像R.吴希先生设想的那样,圣约翰代替了阿多尼斯。(《金枝》,第544页。)

  这一仪式和神话的主人公,在埃及被称为奥西里斯,在叙利亚和希腊被称为阿多尼斯,在近代欧洲民间被称为圣约翰,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则被称为塔穆兹。美索不达米亚的塔穆兹崇拜,渊源非常古老。就已知的考古发现而言,塔穆兹的名字最晚在美索不达米亚第一王朝的第三时期(公元前2600年-2334年)已见于记载。塔穆兹的名字在早期苏美尔语中作Damu-zid,在后期苏美尔语中作Dumu-zid,在阿卡德语中又演变为Tammuzi,都意为"纯洁的少年"。

  在巴比伦神谱里,塔穆兹是淡水或灌溉用水之神恩基(Enki)的儿子,因此,"塔穆兹"又有"真正的儿子"的意义。水是农业的命脉,是万物生长所必需,在干旱少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尤其如此,农业和植物之神塔穆兹与淡水之神恩基之间的父子关系,象征了水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农业丰收的意义。

  在近世出土的巴比伦泥巴文献中,保留了大量关于塔穆兹的神话,著名的神话史诗《伊什塔尔下冥府》,说的就是塔穆兹死而复活、去而复归的故事。

  伊什塔尔(Ishtar)在巴比伦神话中是丰收女神,又是爱情女神,因此又被视为妓女的保护神,每天拂晓和黄昏升起在地平线上空的星光柔和的金星(晨昏星)就是她的象征。她和塔穆兹是一对倾情相恋的爱人。这个神话讲的是,塔穆兹被冥府女神艾里什基伽尔(Ereshkigal)扣留于冥府之中,伊什塔尔想念自己的恋人,为救他重生独闯阴间。冥府是死神的领地,里面暗影重重,死气沉沉,"那里,尘土是他们的开销,污泥是他们的食品,那里他们不见灯光,常在黑暗里居住。"冥府有七重门,按照冥府的规矩,伊什塔尔每过一重门就要脱去身上的一件饰物。她通过了七重门,依次脱去了冠冕、耳坠、项链、玉腰带、胸饰、手镯脚环,最后,通过第七道门时,连最后一件贴身的亵衣也不得不脱掉。伊什塔尔进入冥府,一丝不挂地站在冥府女王面前,向她讨还塔穆兹。冥府女王感到自己受到了冒犯,为了惩罚她,不仅没有给她能够让人死而复生的生命之水,反而把她也变成僵尸深锁于阴间。自从伊什塔尔被囚禁于冥府,大地上的一切都失去了生机,"公牛不再跳到母牛的身上,公驴不使母驴怀胎。街市上男人不再使处女怀孕。男人睡在他自己的房间,少女也独守空房。"天上的主宰埃阿(Ea)眼见世间生命濒于灭绝,急命冥府女王放人。冥府女王只好从命,把盛着生命之水的袋子送给伊什塔尔,伊什塔尔用生命之水救活了她的少年情人塔穆兹,"用纯水将他洗净,以香膏涂抹他,给他穿上大红的衣服,让他吹响他的玉笛",并带着他离开阴间,重归人间,大地上的万物因为塔穆兹的归来,重新恢复了生机。

  在这个神话的另外一个较早的版本《伊南娜下冥府》里的说法则稍有不同。这个故事说,生命之神伊南娜(伊什塔尔的另一名字)跟自己的姐姐冥府女王艾里什基伽尔争夺冥府的统治权,被艾里什基伽尔变成死尸留在阴间。主宰之神埃阿命她放人,冥府女王要求伊南娜寻求替身才可放她。伊南娜点遍众神,但众神都不愿作她的替死鬼,她最后只好让恋人塔穆兹顶替自己。塔穆兹被囚冥府,她的姐姐到处寻找他,最后发现他沉沦冥府。她苦苦哀求,冥王最后只好答应,让她与塔穆兹轮值当班,各有半年在人间、半年在人间。塔穆兹在阴间的半天,大地上就是万物衰亡的冬天,而他回到人间的半年,则是万物繁茂的夏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星]清末民国语文教科书里的传统节日
下一条: ·泉州祭拜“七娘妈”诞辰 祭品糖粿和传统礼俗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宋娟 王雨蒙]宋代笔记与宋代文人游宦四方的民俗书写·[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