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葛岩 秦裕林]Dragon能否表示龙
——对民族象征物跨文化传播的试验性研究
  作者:葛岩 秦裕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8 | 点击数:27527
 

表1 特征认识测试词汇
编号
中文
英文
词性
1
友好的
friendly
正面
2
智慧的
intelligent
正面
3
庄严的
majestic
正面
4
堂皇的
stately
正面
5
宽宏大度的
magnanimous
正面
6
顽强的
brawny
正面
7
仁慈的
merciful
正面
8
文雅端庄的
elegant
正面
9
亲切的
gracious
正面
10
精力充沛的
energetic
正面
11
神秘的
mysterious
中性
12
强大的
powerful
中性
13
健壮有力的
vigorous
中性
14
雄心勃勃的
ambitious
中性
15
狡猾机警的
tricky
中性
16
有力量的
forceful
中性
17
有势力的
mighty
中性
18
有魔力的
magic
中性
19
好斗的
aggressive
中性
20
引人注目的
striking
中性
21
残暴的
ruthless
负面
22
危险的
dangerous
负面
23
邪恶的
evil
负面
24
攻击性的
offensive
负面
25
贪婪的
greedy
负面
26
自命不凡
pretentious
负面
27
丑恶的
ugly
负面
28
专横的
dominating
负面
29
刻毒的
vicious
负面
30
有威胁的
threatening
负面

 
4.假说 基于负面说的主张,针对前文提出的四个问题,测试建立五个假说:
H1:在龙和dragon的认知—态度结构中,特定特征认知——特别是基本特征认知——稳定出现,能够代表被试记忆中的认知内容。
H2:比较两结构,dragon所唤起的基本特征认知有更多负面内容。
H3:在dragon的认知—态度结构中,比之于正面基本特征认知,负面部分有更高结构强度(肯定等级和可接近性);在龙的认知—态度结构中,比之于负面基本特征认知,正面部分有更高结构强度。
H4:比较两结构,dragon唤起的态度判断呈显著负面性。
H5:认知—态度结构中显示出的特征认知内容和态度评价基线,在网络环境中仍然稳定呈现。
5.发现
测试Ⅰ
发现一:与龙相比,对dragon特征的认知有更多的负面内容。
中国被试(16人)为龙选择了19次负面词汇,人均值1.19;美国被试(12人)为dragon选择负面词汇55次,人均值4.58。MWW检验表明,两国被试正面和中性特征选择的差别不具统计意义(p>0.37; p>0.63),但负面选择差别意义显著(p<0.004)。发现支持H2。
发现二:Dragon的基本特征认知中有更多负面内容。
以半数或以上被试选择来界定基本特征认知,测试Ⅰ发现,龙的基本特征认知10项,dragon的基本特征认知12项。前者中负面0个;正面2项,占20%;中性8项,占80%。后者中负面5项,占41.67%;正面3项,占25%;中性4项,占33.33%。卡方检验显示两者差别意义显著(p<0.05)。发现支持H2。
测试Ⅱ
发现三:以选择人数为指标,两动物基本特征认知稳定。
效法测试Ⅰ,将测试Ⅱ中半数或以上被试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特征作基本特征,测试Ⅱ获龙的基本特征14项,多于测试Ⅰ的10项,但测试Ⅰ选择均包含其中;Dragon的基本特征20项,多于测试Ⅰ的12项,但测试Ⅰ选择包含其中。两国被试基本特征选择稳定。发现支持H1。
发现四:无论以结构强度(特征认知等级/反应时)或选择人数为指标,两动物基本特征认知稳定,唯dragon有更多负面基本特征认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国强]台湾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名称
下一条: ·[邓文云]中国瑶族和东南亚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李瑜恒]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郎雅娟]图案的比较与阐释
·[郎丽娜 罗康艳]“非遗”语境下隆里花脸龙的传承与发展·[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