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吴真]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像
  作者:吴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20063
 

  叶法善领唐玄宗游月宫而传《霓裳羽衣曲》,这是唐代最常见的叶道士神奇故事,也是后代诗文常用的叶法善典故。[8]但即使是这个看似叶法善“专享”的故事,叶道士的角色也可能被取代。在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中,叶法善的引导者角色被申天师(道士申泰芝)所替代。[9]《太平广记》卷22“罗公远传”,领玄宗游月宫者则变成了道士罗公远。申天师与罗公远俱是玄宗天宝年间以法术著称的道士,以二人取代叶法善的异文本之存在,说明了“游月宫传《霓裳羽衣曲》”故事中的道士身份是一个可变的变量。

  在唐代另一个“镜龙传说”故事类型中,我们看到,叙事者对待故事主角随意之至,只要是精通法术的宗教人士,无论是道士还是佛僧,均可担当故事所需的法师角色。在9世纪中期《异闻录》(《太平广记》卷231“李守泰”里,识龙镜并祈雨的术士是叶法善。但在晚唐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这一法术又被安在僧一行身上。[10]

  虽然在本文所讨论的《太平广记》诸多记载中,叶道士被佛僧取代的故事类型只此一种,却足以引起我们反思:志怪小说往往重在故事的笔墨之味及神奇事件之奇,其中术士的身份是可被替代的,从而使道士身份与故事类型的搭配呈现出极大的随意性。

  表2 唐代志怪小说中有关道士叙事文本的故事类型比较

叶道士故事类型
张果
罗公远
明崇俨
申元之
邢和璞
孙思邈
东明观道士
喷水咒幻术
 
 
 
 
 
 
施法斗胡僧
 
 
 
 
 
 
制服狐妖
 
 
 
 
 
以丹符追岳神归还人妻
 
 
 
√ 
 
 
致风雨
 
 
 
 
 
 
烹龙肉
 
 
 
 
 
 
领玄宗千里观灯
 
 
 
 
 
 
领玄宗游月宫,传霓裳羽衣曲
 
 
 
 
 
丹符救东海龙,阻止胡僧咒海
 
 
 
 
 
 
酒榼化道士
 
 
 
 
 
 
令死者起死回生
 
 
 
 
 
 
识破书生隐身术
 
 
 
 
 
 
噀水作法化为大蛇止地道奏乐
 
 
 
 
 
 
隐身避难
 
 
 
 
 
 
玄宗出逃四川,前来告别
 
 
 
 
 
 
幻术劫取宫女
 
 
 
 
 
 

  由上表可知,《太平广记》中的叶道士主要是与另外4个道士——明崇俨、邢和璞、张果、罗公远——共享同一批类型故事,其中罗公远与叶法善共享的类型最多,共有8则。《太平广记》卷22引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条记载其引玄宗游月宫,归制《霓裳羽衣曲》。而杜光庭所编纂的另一本仙传题材的《仙传拾遗》,则记此事主角为叶法善。在同一作者笔下,游月宫一事的道士可为罗公远,亦可为叶法善,更加证明唐人编集道士佚事,所关心者不在某一道士,而在于神奇故事本身。

  三、以符箓为中心的宗教文学想像

  细读唐代叶道士叙事,可以发现文本叙事重复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即道教符箓术。敦煌《叶净能诗》在篇末总结道:“若道教通神,符箓绝妙,天下无过叶天师耶!”[11]。《太平广记》卷26的“叶法善传”大部分笔墨用于描写符箓:为移去卯酉山当路的巨石,“师投符起石,须臾飞去”。为救中尸媚之毒的张尉妻,“师投符而化为黑气焉”。姚崇想念其已终之女,叶法善“投符起之”。钱塘江江蜃为恶,叶法善“投符江中,使神人斩之”。为阻止胡僧渴海,叶法善“敕丹符飞往救之(东海龙),海水复旧,其僧愧恨,赴海而死。”瓜州渡口斗白鱼精,叶法善“投符而波流静谧”。

  道教符箓术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噀水施法,叶道士故事对此多有描写。《太平广记》卷52引《会昌解颐录》“张卓”条,记唐开元中,蜀人张卓于洋州得遇仙人传隐身法术,遂潜入富贵人家夺美女,“敕罗、叶二师,就宅寻之。叶公踏步叩齿,喷水化成一条黑气,直至卓前,见一少年执女衣襟。”《太平广记》卷72引《原化记》“陆生”与此描写极为相似:开元初,陆生至长安城以隐身术盗户部侍郎女,叶天师至,“遂取水喷咒,死女立变为竹,又曰:‘此亦不远,搜尚在。’遂持刀禁咒,绕宅寻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西王母背后的唐代社会与唐代女性
下一条: ·[张勃]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
   相关链接
·[吴世昌]《聊斋志异丛论》序·[辛德勇]《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秦川]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张海沙]唐宋文人对《金刚经》的接受
·[讲座预报]清华东亚文化讲座2008年11月1日第41讲·[涂涂]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
·[熊明]历史与空间:唐人弘佛的小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