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王铭铭]列维-斯特劳斯无需失望:关于“非西方”与他者认识
  作者:王铭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12 | 点击数:14448
 

  在葛兰言的著述里,文明是个核心关怀。对他而言,文明就是处理社会关系的方法。在不同传统中,处理社会关系的方法不同,文明也不同。在《中国人的文明》一书中,葛兰言谈到其文明研究的精神,说,他的中国文明研究有几个具体目的[13]:

  1.识别中国人的社会系统;

  2.指出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礼俗、思想及思想史与礼俗史的突出特点;

  3.指出隐藏在这些背后的广阔人文经验;

  4.在历史背景与运动中揭示中国人行为的体系。

  葛兰言认为,“一个文明与另一个文明之间的差异,通常只是在于外向性的象征”[14],即中国人所谓的“礼俗”。那么,研究这些外向性的象征目的为何?对他而言,主要是为了揭示中国文明的历史启示。在他看来,理解中国史的条件是,避免“引入西方的国家观念”,“使自身从法律的观念中解放出来”。[15]“束缚我们(西方人)思想的罗马法”[16],不适于解释中国——这是葛氏的深刻洞见;在他看来,在古代中国,社会变迁表现出了与西方不同的规律:“在古代华夏世界里,社会变迁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人们采用了前后不同的法律和规范体系,而是因为道德立场领域发生了倾向上的变化”。[17]

  葛兰言在形容中国时,不用“中国”一词,而用“华夏世界”;在我看来,葛兰言之所以用“华夏世界”,是由于他考虑到了这个文明体系,不同于他所说的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欧洲法权国家模式。由“道德立场领域”的“倾向上的变化”推动的历史,乃为中国式社会变迁,这当中固然还是有城乡关系、家国关系的具体内容,但从总体精神看,由观念形态之变引起的社会变迁,其表达方式,隐藏在思想史与礼俗史的长河中。[18]在这一历史中,作为社会之精英的帝王与士大夫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士人是否具有与印度的“遁世修行者”一样的出世式反思力?还是说,他们与婆罗门一样,是王权的一部分?葛兰言的研究在杜蒙的重要作品出版之前数十年已展开,因而,他也不可能有杜蒙的问题意识。不过,他也早已表露出对于这些问题的浓厚兴趣。[19]而无论我们能给出什么答案,葛兰言的著述将一个事实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在“华夏世界”里,存在一种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象征体系,这个象征体系的缔造者,既是民众,也是上古封建时代的贵族,它以“家”为基本结构,以处理自身与他者之间关系为目的,塑造了一种有别于法权社会的文明社会。[20]

  确如列维-斯特劳斯所担忧的,即使是在有持续的文明史的国度中,遭遇了近代西方文明,非西方的“当地知识人”易于形成“以毒攻毒”的国族主义观念,他们一样地无法意识到,这一观念若得以强化,则其对于知识人之世界想象力所具有破坏性将愈发严重。解决这一矛盾,没有现成方案(结构主义也不是)。而葛兰言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诠释,在以上两个方面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一方面,在法权国家成为“拜物教”的世界里,研究非法权的关系模式,是人类学家应承担的使命;另一方面,这一研究若停留于某种基本的“原始结构”,而无法把握更宏观场景中历史的变幻,便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价值。

  遗憾的是,葛兰言未能充分强调,对于非法权社会的理解而言,从“华夏世界”进入到古代中国关于“天下”的观点有多重要。在天下观之下衍生出来的“多元一体格局”[21],展现出其优于近代国族观的种种方面,对于我们在历史时间意义上的“远处”反观“近处”,有重要启迪。在天下观之下,还存在比族群“混居”这一实际群体生活样式更高的层次,这是一种常被我们忽视的理解世界的知识体系,一种不局限于“国”而“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图式,一种中国知识分子可以借之而重新定位自身的思想方法。我以为,这一图式与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在摈弃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之同时,以认识主体为依托,保持一种普遍主义追求。[2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王铭铭博客 2009-11-04 16:53

上一条: ·[王铭铭]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
下一条: ·[王铭铭]列维-斯特劳斯(1908.11.28-2009.10.30)
   相关链接
·[张亦洋]癞女、鬼怪与他者:晚清以来小说戏剧的癞俗书写·[陈晨]“秦始皇求仙”传说的结构与意义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蔡磊]自我与他者:新媒体中武汉女人地域性格的呈现
·[张锦鹏]闻香识人:宋人对进口香药的利用与他者想象·[陈悦]妖怪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王尧]“女性调查者”:学术共同体中的性别他者?·[陈连山]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思维理论浅说
·[德]约翰尼斯·费边:《时间与他者》·[毛巧晖]他者“制造”与家园守护——“老虎外婆”型故事中的儿童教育观
·[董晓萍]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多样性·[黄剑波]往来于他者与自我之间
·[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张海岚]从“唐茶”到“港式奶茶”
·[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王杰文]日常生活与媒介化的“他者 ”
·[刘大先]中国人类学话语与“他者”的历史演变·[邓启耀 德费尔]巴西1938:列维-斯特劳斯与当地摄影师的不同视角
·[卡舒巴]“他者的”遗产:城市文化、市民社会与城市展望·[郑文]多面的他者: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西方视野中萨满形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