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艺术民俗学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什么是民俗学艺术民俗学

[陈鸿]论中国早期先民仪式生活与舞蹈艺术
  作者:陈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3355
 


   4、傩仪式
   “傩”据说产生于黄帝时,傩祭开始时只限于宫廷,谓“大傩”、“国傩”。逐渐遍及于乡村,谓“乡人傩”。殷商时起就可见此宗教仪式,周代举行最为盛大。传说方相氏可以驱鬼逐疫,最迟在汉代,驱傩已与蜡祭发生联系,在蜡祭前一日,宫廷中要举行大傩。《后汉书·礼仪志》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举行傩祭时,巫师就要装扮成方相氏,身上穿着熊皮,头戴留有四只眼睛的面具,一边开路,一边喊:“傩!”率领十二个戴着面具、装扮成各种野兽的人--戴面具所具有的戏剧性已为人们所公认,后跟一百多个扎红头巾、穿黑衣服、手执拨浪鼓的少年儿童,到宫室、房舍、各处跳跃、呼喊,并合唱祭歌《赶鬼歌》以驱逐“疫鬼”,最后,把鬼赶到河里,把火炬丢进水里,表示鬼全部被河水逐走了——人们歌唱、舞蹈、打斗,场面甚为壮观,也极其富于戏剧性。据《论语·乡党》记载,每逢年三十孔子老家举行傩祭仪式时,孔子就“朝服而立阼阶,观乡人傩”。
   5、人生仪式
   人生是人的一生从一个阶段过度到另一阶段的重要标志,通过仪式强化人生转折时期的标志,表明先民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生命的珍爱。有诞生仪式、冠礼、葬礼等。其中,冠礼最重要。冠礼源于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或“入社式”。
   以上仅简要罗列了中国早期社会仪式生活的发展演进和最为重要的几类仪式生活。
   可见,上述仪式内容已经涉及到早期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了先民的生活内容,也反映了先民的思维观念,而这些仪式大多数都要借助乐舞的形式进行。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其直接目的是为先民的仪式活动服务的,也是整套仪式活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正如张本楠先生所说:“原始宗教仪式的进行过程就是原始舞蹈的创作和表演过程,原始宗教仪式的发展历史就是原始舞蹈的发展历史。无妨说,原始舞蹈就是宗教仪式。”[8]
  
  参考文献:
  [1] 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 纪兰慰:《论民俗舞蹈的仪式》,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版。
  [3]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2期。
  [4] 《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5] 张光直:《仰韶文化的巫觋资料》、《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
  [6][7] 张光直:《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21、133页。
  [8]张本楠:《原始舞蹈是一种崇拜仪式》,舞蹈论丛1981年版,第三辑,第86页。


(原载《船山学刊》2008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文化报:民间舞蹈笔谈
下一条: ·[耿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中国乡民艺术的“去语境化”
   相关链接
·[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专题]百年前的中国音声之美:走近劳弗录音档案
·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聆听百年前的“中国记忆”——“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圆桌会议综述
·[圆桌会议]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赵世瑜]“天运”纪年的利用及其本相
·[王璐]汉语“民族志”溯源再议——以中国早期西南边疆民族调查为例·[巴莫曲布嫫]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
·[方克立]中国早期思想文化源流的发生学透视·[朱浒]燕大社会调查与中国早期社会学本土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