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以吴氏家族为个案
  作者:侯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7 | 点击数:6047
 

 

      三、“伊玛堪”代际传承

      ( 一) 吴明新传习“伊玛堪”

      2008 年 2 月 18 日吴明新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更加激励了吴明新传承“伊玛堪”说唱的决心。2008 年 8 月吴明新开始着手“伊玛堪”的传承工作,为了传习所的开设,他用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积蓄在佳木斯市租了一家化妆品商店,作为传习所上课教室,购买了教学设备,并为学员免费授课。传习所每周六、周日上午传习 2 个小时。起初传习所招收不到学员,又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吴明新动员大家来学习民族文化、民族语言,不但不收学生一分学费,还自己掏钱给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就这样习所第一批共收了 17 名学生,2 个汉族,1 个朝鲜族,其余都是赫哲族。最大的 62 岁,最小的 8 岁。这些学员都不会赫哲语,学“伊玛堪”的难度可想而知。吴明新从最基础开始,一边教单词,纠正赫哲语的发音,一边教“伊玛堪”的基本曲调。吴明新创办的“伊玛堪”传习所是赫哲族第一个正规的伊玛堪传习所,标志着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社会传承工作正式开始。

      为进一步扩大赫哲族“伊玛堪”传播渠道,在吴明新积极努力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 2009 年 3 月在佳木斯市郊区敖其赫哲族村成立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传习所,邀请吴明新为传习教师,教授赫哲语和“伊玛堪”说唱两门课程,共招收学员23 人,年龄最小的 8 岁,最大的 71 岁。每周一、二下午 13: 00—15: 00 授课,每年春耕和秋收时传习所放假。郊区“伊玛堪”说唱传习所除了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外,吴明新也有了上课的经验,充分了解了学员的心理,所以相比佳木斯“伊玛堪”传习所而言,郊区“伊玛堪传习所无论是上课环境,还是教学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学员也比较积极,虽然在这期间也存在个别学员中途放弃。但在吴明新的带领下,佳木斯“伊玛堪”传习所和郊区“伊玛堪”传习所的学员经过近两年的学习,部分学员能掌握 200 多个赫哲单词,会说赫哲语 300 多句,还能说唱上两三段“伊玛堪”片段。在传习所开办的第二年,伊玛堪传习效果有所体现。2009 年在佳木斯敖其举办的第八届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上,吴明新的学员们说唱的“伊玛堪片段获得大会表演一等奖,使“伊玛堪”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进一步宣传了“伊玛堪”说唱。2010 年 11 月,吴明新的 12 名学员在各县市传习所表演赛上说唱的“伊玛堪”获一等奖。2014年笔者再次去采访时,吴明新的部分学员,例如张文忠、于春玲等人能独立说唱三、四首完整“伊玛堪”,可以进行简单的赫哲语对话和日常交流。

      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伊玛堪”说唱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第一,在传承空间和传承时间上发生着转变。“伊玛堪”曾经的传承时空多为部落、家庭之间,是赫哲人围坐在“伊玛堪”歌手身边的自娱自乐。如今,这种说唱情境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从日常生产生活的娱乐转变为传习所、“乌日贡大会”、民族节日或是汇报演出时的教学、展示和竞技。第二,“伊玛堪”说唱是时代的缩影和赫哲人心境的反映,其说唱内容也在不断转型,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多元体现为传统和现代“伊玛堪”说唱并存,不仅涵盖了传统“伊玛堪”说唱的内容,还增加了现代生活的元素。传统“伊玛堪”说唱用来教学、汇报,现代“伊玛堪”用来竞技、展演。二者都具有传承功能。第三,“伊玛堪”的传承方式通过吴明新的努力,也进行了改良。“伊玛堪”是口耳相授的形式,在此之前,“伊玛堪”几乎都是一对一传承,而从吴明新开办传习所开始,一对一的传承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多学员的情况。吴明新根据学员的情况,采取了一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先教学员单词和简单的赫哲语,选出一部分具有语言天赋和乐感好的学员,这部分学员学会后,帮助其他相对弱的学生。第四,“伊玛堪”的传播途径也从口耳相授到借助媒介多向传播。从吴连贵到吴明新,再到胡艺,“伊玛堪”的传播途径也从单一的口耳相授发展为借助电视台、网络、学校和期刊等多种媒介多向传播。第五,“伊玛堪”的受众对象也由最初的赫哲族,扩展到赫哲族和其他民族都有。“伊玛堪”传习所大多是赫哲族学员,同时逐渐吸纳汉族学员,实现赫哲、汉族之间有效互动。

      ( 二) 胡艺传习“伊玛堪”

      经过多年的学习,胡艺现在可以用赫哲语主持晚会,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说唱“伊玛堪”片段。她是赫哲族吴氏家族中“伊玛堪”说唱第四代的代表人物,也是“伊玛堪”说唱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 年 6 月胡艺调入佳木斯市郊区文广新局,主要负责非遗保护相关工作。之后又加入到佳木斯郊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传习所,接替吴明新继续担任传习教师,给学员授课。胡艺的加入给敖其“伊玛堪”说唱传习所增添了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学历的新生力量,也成为胡艺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2015 年 4 月,胡艺当选为“伊玛堪佳木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至今最年轻和学历最高的“伊玛堪”说唱代表性传承人。

      当选代表性传承人后,胡艺更加体会到将“伊玛堪”传承下去的重要性。胡艺说自己是其中的受益者,不仅获得了谋生的工作,也提高了自己在族内部的社会地位。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文化资本进行“伊玛堪”创作。对于“伊玛堪”唱段部分,为了方便学员学习,胡艺和郊区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将“伊玛堪”每章中的唱段制作成音乐。为了更好地教授“伊玛堪”,胡艺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建立微信群,方便老师和学员,以及学员和学员之间互相探讨。在授课中胡艺发现,很多学员特别是年纪大的学员对纯拼音文字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不自觉地总用汉语拼音标注“伊玛堪”发音。胡艺及时予以纠正,耐心帮助学员使用纯拼音文字。这些方式方法在过去传习中想不到也看不到,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为“伊玛堪”的传承起到有利作用。郊区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传习所学员对纯拼音文字更加认可和熟悉,运用该学习方法后,能够准确掌握赫哲语发音和迅速记忆学习内容,成绩有很大提高。学员现可拼读大量“伊玛堪”,完整学习了《希特莫日根》的第一至四章节,数名学员可完全掌握四章全部内容,其他学员可掌握部分片段。胡艺把“伊玛堪”说唱文化资本逐渐转换为另一种资本,从而进行“伊玛堪”说唱的保护和传承。

      作为“伊玛堪”说唱最年轻的代表性传承人,胡艺从幼年的耳濡目染到现今成为“伊玛堪”说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伊玛堪”是伴随她成长过程中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依托,最初的兴趣到后来的事业,“伊玛堪”说唱贯穿胡艺人生中每一个成长阶段。通过记录胡艺的口述,梳理出其生命历程: 7 岁开始学习舞蹈,接触“伊玛堪”说唱,18 岁进入吴明新开办的传习所正式学习“伊玛堪”说唱,从此对赫哲语、“伊玛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学毕业后进入佳木斯职业学院工作,后因工作表现出色进入佳木斯郊区文广新局,成为郊区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传习教师,最后被评为“伊玛堪”说唱代表性传承人。从胡艺的口述史中可以看到她与吴明新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1997 年吴明新退休后开始重新学习“伊玛堪”说唱,这时胡艺 7 岁,开始学习舞蹈。2008 年吴明新被授予“国家级伊玛堪说唱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开办“伊玛堪”说唱传习所,胡艺跟随吴明新进入传习所学习“伊玛堪”,从此对赫哲语、“伊玛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学毕业,胡艺在吴明新的影响下返乡得以顺利进入佳木斯职业学院工作,到后来因表现出色进入佳木斯郊区文广新局,获得郊区“伊玛堪”传习所传习教师的工作,最后成为最年轻的“伊玛堪”说唱传承人可见,胡艺的生命历程受到了吴明新的影响,她通过吴明新的社会关系一点点进入到赫哲族的圈子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好的机遇,最终被整合成为“伊玛堪”说唱传承人的群体,可以说,胡艺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吴明新的栽培和支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鞠熙]身体、家庭与超越:凡女得道故事的中法比较
下一条: ·[杨军 李冬彤]从神话传说看契丹族起源之谜
   相关链接
·[高荷红]赫哲族“伊玛堪”歌手传承路线探幽:以三个家族为例·[王伽羽梓]新媒体视域下非遗传衍的内部革新和时代路径
·[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王素珍] 赞土地与唱春
·[朱万曙]董永故事的汉、彝说唱文本·[国家玮]乱世中的治世想象
·[祝鹏程]中国曲艺说唱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成立
·《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出版·刘祯 刘云水 主编:《继承与发展:庆祝车锡伦先生欣开九秩论文集》
·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赵薇]伊玛堪音乐曲调采录和特色思考·[孙岩]新媒介时代赫哲族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转换
·[郎雅娟]侗族说唱文学的叙事特征·[黄任远]赫哲族伊玛堪音乐特点浅析
·走近赫哲族文化·[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