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活态的史诗传统与历史的互动
——口头史诗《玛纳斯》与新疆、中亚的相关历史文化遗迹
  作者: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01 | 点击数:8130
 

  三、与史诗相关的历史遗迹或麻扎的文化功能

  上述与史诗《玛纳斯》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无论是在史诗中描述的还是后世人们建造的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功能,在普及《玛纳斯》史诗文化,保存柯尔克孜族民俗传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柯尔克孜族 “百科全书”的《玛纳斯》史诗可以说是柯尔克孜人一部口头形式的“史书”。他承载着柯尔克孜族太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的记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或听到一个民族全部的民族情感、历史经历、历史事件、不同历史人物命运、民族荣与辱、喜怒和哀乐等。作为融合和体现这些情感的物质形式的遗存,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与之相关联而各种民间集体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空间最直观地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着民族文化知识体系中最珍贵、最基本的因素,而且还通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现实体现凝聚着民族的精神,鼓舞着人们的意志,教育着年轻一代,启迪和陶冶着人们的心灵。

  从《玛纳斯》当今的民间传承活动方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围绕这些地区和场所早已经形成了史诗传统文化圈和文化空间。在这些文化空间里,古老的史诗传统得以反反复复地重复展示着自己的文化魅力,弘扬和保存着集资固有的特性。每年春季来临的时节和秋天的收获季节,人们从各地集中而来,一边举行祭祀、祈祷和庆祝活动,一边聆听史诗歌手的演唱。2005年,在《玛纳斯》史诗1000周年庆祝典礼上,在玛纳斯的故乡塔拉斯举办的大型活动,仍然让目睹过当时场景的各国学者记忆犹新。当时,在开阔的场地上成千上万人策马驰骋,挥舞战刀长矛再现史诗内容的情景的让人们啧啧赞叹,被史诗那惊天动地的情节所感染。在调查史诗的过程中,我们亲眼目睹人们在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和色帕尔巴依乡的色尔哈克以及穆滋布尔恰克墓前宰杀白马祭祀,向英雄的灵魂祈祷的场面。新疆阿合奇县每年定期举办的《玛纳斯》旅游文化节,猎鹰文化节更是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喜迎各地的游人前往参与。活动期间不仅有著名史诗歌手的即兴史诗演唱,也有各地前来的民间艺人用优美的歌声、动听的库姆孜琴声展示各自的艺术才华,更有民间艺术师们的精湛手艺展示,以及柯尔克孜族非常喜爱的叼羊,赛马,摔跤等传统的竞技娱乐活动。而在举办这些活动时,人们都少不了聚集在英雄的陵墓前祈祷许愿,希望英雄的亡灵给自己带来福运。2006年,《玛纳斯》史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又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之后,这类活动更是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和民间的互动使得《玛纳斯》史诗的文化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逐渐走向衰亡的史诗演唱传统得到激活,为保护和弘扬史诗文化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郎樱:《<玛纳斯>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柯尔克孜族简史》编写组:《柯尔克孜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

  3.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

  4.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托汗·依萨克:《<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民族出版社,2007年。

  5.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亚民族间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6、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口头传统与英雄史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7、阿地里·居玛吐尔地:《20世纪中国新疆阿合奇县玛纳斯奇群体的田野调查分析报告》,《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8、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乔坎·瓦里汗诺夫搜集的<玛纳斯>史诗片断“阔阔托依的祭典”》,《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

  9.阿.卡尔普库洛夫(A.Karipkulof):《<玛纳斯>百科全书》,第1、第2卷,比什凯克,吉尔吉斯坦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萨马尔·穆萨耶夫(Samar Musaev):《<玛纳斯>史诗》,伏龙芝(比什凯克),科学出版社,1985年。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1995年定为世界《玛纳斯》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邀请了世界各国政要、学者举办了《玛纳斯》史诗一千年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

  [②] 俄国哈萨克族军官兼民族学家乔坎·瓦里汗诺夫(Chokan Valikhabov,1853-1865)和德裔俄国突厥学家维.维.拉德洛夫(V.V. Radloff, 1837-1918)分别在1856年和1862年记录下了《玛纳斯》史诗的一部分内容。

  [③] 1925年,前苏联吉尔吉斯斯坦的著名玛纳斯奇特尼别克演唱的《玛纳斯》史诗的一个片断在莫斯科出版。

  [④] 目前在新疆居住的柯尔克孜族共计有17万多人口,主要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伊犁、阿克苏、喀什、和田、乌鲁木齐等地。

  [⑤] 居素普·玛玛依:《玛纳斯》,第一部第四卷,柯尔克孜文,新疆人民出版社,第518页。

  [⑥] 见托汗·依萨克编辑:《赛麦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2003年。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Adil Zhumaturdu),语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研究所北方室主任,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长期致力于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以及突厥语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研究。曾独自或与人合作出版过《<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中亚民间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玛纳斯>演唱大师局素普·玛玛依评传》(汉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吉尔吉斯文,民族出版社,2007)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0-12-24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朱刚]口头传统视域中白族民歌的田野研究
下一条: ·[托汗·依萨克]流失在帕米尔的《玛纳斯》
   相关链接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孙芳]大运河山东段木版年画文化空间的建构
·[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张晨]“圩”场情感交融的历史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经验
·[孙芳]画中“戏”·[萧放 贺少雅 鞠熙]文化礼堂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孟令法] “不在场的在场”:图像叙事及其对空间神圣性的确定
·[刘国臣]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保护的实践·[余仁洪 王浩威]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文化认同构建方式研究
·[尹笑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城市文化空间建构·[郭玲]胡集书会场域变迁与空间重构探究
·[覃琮]从“非遗类型”到“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梳理与再认识·[梁起峰]文化空间视野下的晋祠庙会
·[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孟令法]文化空间的概念与边界——以浙南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演述场域为例
·[宋颖]论节日空间的生成机制·[王治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