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谁让中秋节淡化?
  作者:记者 周怀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09 | 点击数:9075
 

  【现代化并不排斥传统】

  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的今天正面临着仪式性、习俗性的改变。与此同时,网上祭奠、网上团圆等形式层出不穷,似乎这也印证了传统习俗现代化的必要性。

  但网上祭奠、网上团圆是不是真的是传统节日的出路?苏冀说:“其实现代性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国内外也有不少的学者一直在反思现代性所带来的伦理、道德、社会的矛盾。”

  在苏冀看来,现代性本身并不是确定的某种生活方式,他说:“不存在通向天堂的道路,未来本身也并非确定的,它需要总结过往的经验,吸收思考的成果,现代性并不排斥传统,而是要吸收传统所遗留的经验和智慧,延续传承而来的普遍价值观。比如生存方式,人们的生存方式要合于自然,反自然的生存方式必然超出环境的承受力,并带来对健康的直接损害。尤其在一些自然环境特殊的地区,废弃传统而追求经济增长很可能导致致命的问题。”

  所以,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应该让人更加舒适地生活,而不是相反。苏冀说:“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要关注其核心精神的新生,不要固守器物。具体的形式可能改变,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不必非要改变传统的精神内涵而去找一个现代式社会的内涵。”

  【需要一个讨论的平台】

  不均衡的经济形式、不顾自然的发展模式、畸形的城市化,消解的不仅是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甚至是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苏冀说:“物质生产不能脱离道德的秩序,经济活动需要道德的制约。倘若能够均衡发展,人们散居于村镇,村庄被河塘围绕,绿树成荫;城镇规模适度,人们的居住点和工厂、办公楼被森林、农田间隔,有方便快捷的公交相连……各地生活环境因地取材,根据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而如何实现这一切,改变传统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的困境?苏冀说:“第一要改变发展模式,第二要建立公众讨论的平台和渠道,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社会价值观的讨论中,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整个社会的集体选择。所以,建立讨论的平台和渠道,是改善现代化、消解传统这个困局的起点。”晨报记者 周怀宗

  经典诵读

  ●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周礼》

  ●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礼记》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苏轼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梦粱录》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礼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北京晨报 2011年09月08日 08: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剑桥神话学教授点评:月神比美 嫦娥夺魁
下一条: ·不一样的中秋节:少数民族中秋节一览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